中國車商比亞迪旗下的汽車運輸船「比亞迪探索家一號」。取自比亞迪官網
以色列與哈瑪斯爆發戰爭近兩年來,與哈瑪斯同受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頻頻攻擊紅海商船,許多貨輪已因此繞道而行。不過,中國車商卻仍經由紅海將汽車運往歐洲。由於中國是伊朗原油的主要買家,據推測中方已與葉門叛軍達成默契,船隻不會遭到攻擊。
《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英國海事資訊服務公司《勞合社名單》(Lloyd’s List)的最新分析,7月至少有14艘自中國港口出發的汽車運輸船,經紅海與蘇伊士運河前往歐洲;6月的數字也與7月相當。
青年運動(Houthis,又譯「胡塞武裝」)上月初動用無人機、手榴彈與槍械在紅海擊沉兩艘貨船,但中國汽車運送船的航程並未受影響。
其他國家的汽車製造商要將汽車自亞洲運往歐洲,則須繞道非洲,不僅曠日費時,且運費昂貴許多。
自2023年10月以色列對加薩開戰後,青年運動就以聲援巴勒斯坦人為由,開始攻擊航行紅海、據稱與以色列有關的西方貨船。該組織7月28日宣布,會繼續發動這類攻擊。
近兩年來,大部分商船都避開紅海與蘇伊士運河,包括中國國企中遠集團(COSCO)的巨型貨櫃船。歐亞多數船東都拒絕將船隻租給航行這條路線的公司,倫敦的商業保險公司甚至拒絕承保相關船隻。
然而,中國的比亞迪、上汽集團等車商近月以來卻藉由幾艘全球最大的汽車專用運輸船,經紅海將汽車運往歐洲。這些船隻每艘最多可載運5000輛汽車。
《紐時》指出,大多數航運分析師均推測,中國政府已與伊朗或青年運動達成共識,中國的汽車運輸船不會遭受攻擊。
比起繞道非洲,中國船隻經紅海前往歐洲,來回航程可縮短14至18天,平均每輛汽車可減少數百美元運送成本,可增加中國車商的競爭力;日本、南韓及歐洲本土車則藉由歐洲與日本航運公司運送,後者已不走紅海航線。
海事數據公司Veson Nautical分析副總監納許(Daniel Nash)表示,看來「中國已找到方法與伊朗支持的青年運動打交道,並已獲通知中方船隻不會成為目標」。
雖然歐盟去年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每輛車動輒數千美元,但比亞迪等中國車商已採取應對措施,包括將出口的電動車改為油電混合動力車。
《紐時》指出,在西方制裁下,伊朗出口的原油幾乎全由中國購買,這些原油出口佔伊朗整體經濟的6%,相當於伊朗政府年度預算的一半。中方主張,西方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並未經聯合國表決通過,因此對中國不具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