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總統普丁(右)5月9日出席「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大典,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交談。路透社
德國媒體日前報導稱,中國已秘密與俄羅斯對進攻台灣所需要的支援進行協調。不過有媒體推論,俄羅斯總統普丁不見得會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戰,因為俄國難以承受多線作戰的負擔。
德國之聲
中文網12日引述瑞士德語媒體《新蘇黎世報》的客座評論文章。該篇文章的標題是「
俄中理論上可以共同抵抗西方,但普丁太弱且對此並無興趣」。
文章指出,有鑑於普丁當前在政治、經濟與軍事領域所面臨的困境,他已經很難承擔多線作戰的風險,但「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的利益訴求非常明確。一旦中國發出軍事支援的請求,普丁會如何回應,仍有諸多的不確定性」。
作者季爾特斯(Janos I. Szirtes)表示,俄國目前使用的無人機和飛彈零件,其中約7成來自中國,「如果北京對台灣發動戰爭,中國的這些對俄供應會因自身需求而減少,甚至可能完全斷貨,出現這樣的場景顯然是不符合克里姆林宮利益的」。
該篇評論說,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受到西方制裁後,中國成為重要買家,因此普丁很難拒絕北京所提的請求,但「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層面上講,俄羅斯都無法承認多線作戰的負擔」。
季爾特斯認為,雖然歐洲很多人擔心來自俄國的軍事威脅,但無論從經濟規模或軍力來看,歐洲都佔據明顯優勢,「GDP是俄羅斯的8倍,國防開支是其兩倍,可動員兵力和主要裝備數量也均佔上風。有鑑於此,普丁完全沒有能力去為習近平的攻台計劃而牽制西方」。
德國《畫報》(Bild)日前取得駭客團體提供的秘密文件,顯示中俄雙方開始規劃演練攻擊台灣的協調措施,包括在開戰前運送空降部隊裝備給中國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