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5年8月15日,南韓總統李在明在首爾光化門廣場演講。美聯社資料照
據南韓媒體今天(8/19)報導,摩根大通集團(小摩)與摩根士丹利(大摩)將於下個月,率團訪問南韓,與金融企業及政府高層會面,據悉,原因在於南韓總統李在明僅上任2個月,就祭出多項政策,對金融圈不斷施壓,引起海外投資人的不安,他們希望直接來南韓確認風險。
據《韓國經濟》報導,南韓金融圈今天消息指出,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俗稱小摩)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俗稱大摩),將於下個月下旬,率數十名海外投資人訪問南韓。
這些海外投資人預計會面人士包括:韓國國民銀行(KB)金融會長楊宗熙、新韓金融集團會長陳玉東、韓亞金融集團會長咸英株、友利金融集團會長任鍾龍,也會與主要保險公司的執行長、南韓金融委員會及金融監督院的政府官員協調會面時間。
一名南韓金融圈高層指出:「與年初的例行訪韓行程不同,海外投資人大舉率團於9月訪韓,這種情況相當罕見」、「隨著韓國政府對金融圈施加的壓力增強,海外投資人似乎希望能直接確認風險。」
據《每日經濟》報導,南韓企劃財政部本月預告的立法修正案,針對金融業收益金額超過1兆韓元(約220億元台幣)的部分,將調升教育稅率,從原來的0.5%調升至1%,用於改善教育設施與教師待遇。
南韓5大銀行(KB、新韓、韓亞、友利、NH農協)自行估算,結果顯示這5大金融企業繳納的稅金,必須再增加4758億韓元(約103億元台幣),引發金融業不滿。
此外,李在明政府也推動「債務減免」政策,預計為債務拖欠達7年以上、積欠金額5千萬韓元(約108萬元台幣)以下的工商業者,提供債務減免,有估計指出,為實現該政策,金融圈恐需負擔4千億韓元(約86億元台幣)。
李在明政府的另一大核心政策,是透過150兆韓元(約3.2兆元台幣)規模的「國民成長基金」,投資未來戰略產業,一名銀行高層指出:「政府僅公布了總額,至於各企業應出資多少,都尚未決定,估計主要銀行至少需負擔數千億韓元。」
對於南韓政府一連串的措施,海外投資人感到不安,尤其是外資持股比例高的金融公司,最高前幾名依序為:KB金融(77.67%)、韓亞金融(67.11%)、新韓金融(60.01%),這幾家的外資持股均過半。
李在明上任南韓總統僅2個月,金融業陸續收到各種「帳單」,金融業股價低迷,本月18日,KB金融(-5.3%)、新韓金融(-2.32%)、韓亞金融(-4.06%)、友利金融(-2.95%)股價均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