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動漫迷超討厭真人化 製片商為何願意繼續燒錢挑戰?

    2025-08-24 11:43 / 作者 林宜萱
    《我獨自升級》動漫版畫面。翻攝Netflix
    串流平台Netflix上月宣布,將推出南韓網路小說及漫畫《我獨自升級》的真人版,由南韓演員邊佑錫飾演主角成振宇。由過往經驗看來,這類小說改編或漫改的真人劇,成果大多慘不忍睹;但這餅實在太大大香了,縱使多次失敗,製片商還是願意燒錢繼續挑戰。

    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報導,《我獨自升級》是南韓2016年網路小說,描述一個等級最低的魔物獵人在一次歷練後,走上不斷成長之路,提升能力成為最高等獵人。本作後來改編成漫畫,2024年動畫版開播,走紅全球。

    據日本索尼(SONY)旗下針對亞洲以外觀眾的動畫串流平台Crunchyroll,《我獨自升級》動畫版的觀看次數是史上最多,超越《鬼滅之刃》和《航海王》等知名日本作品。

    但對於真人化,粉絲大多持懷疑態度。來自西班牙的動漫迷古雷洛(Ander Guerrero)說,「《我獨自升級》動畫版之所以好看,最主要是打鬥場面非常精采,真人化之後很難複製這一點」,真人化後大概會少了很多關鍵情節,變成一個半吊子的故事。

    好萊塢1990年代首度嘗試漫改真人電影,但效果極差,「笑果」倒是很好,嘲笑的笑。2009年上映的《七龍珠:全新進化》被粉絲唾棄,編劇多年後公開道歉;2017年由「黑寡婦」史嘉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攻殼機動隊》票房慘烈,據稱造成6000萬美元虧損。

    但好萊塢還是不死心,製作出《沙丘》和《侏儸紀世界》的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將來挑戰《機動戰士鋼彈》真人電影,獅門影業(Lionsgate Films)正在籌備《火影忍者》。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日本文化專家金恩(Emerald King)說,製片商亟欲弄清楚,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做出完美的漫改真人電影。

    市場潛力大,值得燒錢摸索

    而這當然和市場有關。據全球市場評估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動漫市場(含動漫本身、周邊商品和音樂等)2024年市場價值約340億美元(約1兆元台幣),預計到2030年會成長到600億美元(約1.8兆元台幣)以上。

    Netflix今年7月表示,總訂閱數3億人當中,超過一半的人會看動漫,預計2024 年平台上動漫的觀看總次數超過10億次,是過去5年來的3倍。

    看動漫在東亞很正常,過去在西方則不一定。34歲英國動漫迷哈格海特(Parisa Haghighat)說,她年輕時,看動漫會被認為是怪咖,但現在動漫越來越普及,「以前一些取笑我的人,現在自己也在看」。

    疫情導致人們在家苦悶,狂看影劇動漫,成了消磨時間的方式,而觀眾對於好萊塢電影的套路似乎也膩了。日本廣告公司電通集團(Dentsu)調查發現,平均1成受訪者自述開始看動漫,是因為對好萊塢風格感到疲乏;約3成美國受訪者說,不想看好萊塢電影時,他們就會去看動漫。

    知名數據公司Parrot Analytics分析師卡麥隆(Alex Cameron)說,動漫題材如此豐富,Netflix這類製作方會把真人化視為差異化策略的一步;此外,非動漫迷的一般觀眾如果看了真人電影,也可能因此想看原版動漫,可以互相拉抬流量。

    Netflix也從過去的失敗經驗中學習,例如在《死亡筆記本》遭遇挫折6年後,2023年推出的真人版《航海王》大受好評,至少在選角方面獲得了普遍認可,雖然這也是因為《航海王》原作作者尾田榮一郎原本就設定了多元人種和文化背景,被西方公司改編後的違和感相對沒那麼強烈。

    那麼,《我獨自升級》能夠複製《航海王》的成功經驗嗎?在YouTube專門評論動漫、有140萬追蹤人次的《Mother’s Basement》頻道主蘇(Geoff Thew)說,如果打鬥場面夠精彩、演員也撐得起主角成振宇的霸氣,那粉絲們應該不至於抱怨太多。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