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週四發函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宣布將扣住對15項國際計畫的援助資金,因此不會動用國會已批准的49億美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對外援助預算。此舉形同在未經立法部門批准的情況下自行削減預算。
路透社指出,美國《憲法》將財政支出權賦予國會,國會每年通過立法為政府運作提供資金。若白宮不打算動用某些預算,須取得國會批准。今年7月,國會就曾批准取消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50億)的對外援助與公共媒體經費。
然而,川普週四的舉動則是完全繞過國會。
美聯社指出,川普採取的是美國近半世紀未曾動用的「口袋撤銷」(pocket rescission)手段,即總統在財政年度接近結束時,向國會請求不動用已批准的預算。由於總統有權扣住資金45天,國會在此之前無法採取行動,因此直到美國財年9月底結束前,這些資金都不會使用。
白宮表示,美國政府上一次採用這種策略是在1977年。如果這種做法常態化,實際上將可繞過國會對重大支出的決策,還可能奪取原屬參眾兩院的部分財政控制權。
根據週五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這些被扣住的資金原本是要用於對外援助、聯合國維和行動及促進海外民主計畫,其中大部分由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執行,但川普甫上任就將該署大幅裁員,並中止大部分援外計畫。
聯合國發言人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週五表示,白宮此舉「將使我們的預算或流動資金狀況更加艱困,但我們會持續向美方了解細節」。
民主黨人指出,川普政府凍結的資金已超過425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
多數共和黨議員支持各種形式的削減開支,即使會侵蝕國會的權限。
不過,負責審核支出法案的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緬因州共和黨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直言此舉違法。
她在聲明中說:「與其試圖破壞法律,正確做法應該是透過每年例行的兩黨合作撥款程序,找出削減過度開支的方法。」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則表示,川普此舉顯示,他為了迫使聯邦政府在9月底關門,不惜無視國會通過的任何支出法案。
舒默在聲明中呼籲共和黨人「毋需充當引發災難後果的橡皮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