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對美貿易談判的新劇本:保持對話、但幾乎不做讓步

    2025-09-06 17:01 / 作者 莊蕙嘉
    2025年5月10日,美中兩國代表在瑞士日內瓦會談,左起為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中國貿易代表暨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美聯社
    美國和中國自今年5月進行首輪貿易談判以來,遲未有所進展。北京當局已對華府上演新劇本:我們會持續對話,但不太可能讓步。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的這個新立場,在中國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上月下旬訪問華府時已清楚展現。

    據知情人士透露,李成鋼這趟華府行並非應美國政府邀請,他並未會晤直接參與高層談判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而是與財政部、商務部以及貿易代表署的副部長級官員會面,在會晤中大多重申北京長期以來的立場。

    這趟行程亦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命令:尋求與川普政府互動,但不做什麼讓步。北京當局試圖藉此塑造,在大國競爭加劇的時局中,中國是個「負責任角色」。

    其結果是一種微妙的緩和,但這種狀況很難讓美中在短期內達成貿易協議。

    就在過去幾週,習近平為俄羅斯、印度、北韓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鋪設紅地毯,宣傳中國是新多邊世界秩序的領導者,與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形成對比。

    據知情人士透露,李成鋼在上月底的華府會談中重申北京要求美方取消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並放寬美國對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但幾乎沒有提出實質回報。

    一名熟悉李成鋼訪問情況的人士表示:「會議毫無建設性。」

    李成鋼此行緊接在中國駐美大使謝鋒發表批評華府的言論之後。謝鋒上月22日在美國大豆業界一場活動上表示,美國的保護主義「正在對中美農業合作製造陰影」。

    華府與北京上月宣布將高關稅的暫停措施延長至11月初。這項休兵是在雙方同意逐步撤銷報復性關稅、並放寬關鍵產品出口限制後達成,包括對許多工業產品至關重要的中國稀土磁鐵,以及部分美國科技產品。

    然而,雙方目前在美方要求中國打擊製造芬太尼化學品流向的問題陷入僵持。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拒絕採取行動,除非美方取消因中國在芬太尼交易的角色而加徵的20%關稅。

    此外,川普要求中國大幅增加購買美國大豆,但至今未獲回應。美國官員表示,過去18個月,中國刻意削減美國農產品進口,包括撤銷肉品加工廠的許可證,改向他國採購穀物,並且在美國收穫季即將開始的幾週前提前囤積存糧。眼看收成在即,美國農民擔心中國幾乎不會採購他們生產的大豆。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在聲明中表示:「政府將繼續敦促我們的貿易夥伴,利用美國經濟的力量、這個全球最佳和最大的消費市場,為美國產業和工人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中國商務部則表示,李成鋼呼籲雙方「善用」定期對話機制,以管控分歧並拓展合作。熟悉中方官員的人士說,李成鋼此行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國要求的全貌。

    北京進行接觸的另一原因在於經濟困境。隨著房地產市場崩盤與國內消費疲軟,中方談判代表希望避免美方進一步加徵關稅或收緊出口管制,以免加劇經濟壓力。

    《華爾街日報》先前報導,習近平不希望重蹈2020年初與川普政府第一階段協議的覆轍。該協議要求中國大幅增加美國商品與服務的採購,而美方幾乎毋需付出太多代價。

    雖然川普政府近期也在對北京降溫,但同時推動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讓中國感到擔憂。特別是涉及轉運問題的條款,即中國企業透過越南等國轉運出口,迴避美國關稅。這種具針對性的壓力,反過來為中國談判代表的參與提供另一股動力。

    財長貝森特上月在福斯新聞的專訪中表示:「我們對目前與中國的情勢非常滿意。我認為現階段的現狀運作得相當不錯。」他指的是現有對中關稅水準。

    貝森特的言論顯示,雙方將持續保持緩和局面,這可能為川普與習近平舉行峰會創造機會。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則表示,領導人會晤「很可能」舉行,但尚未確定日期。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計畫主任孫韻(Yun Sun)表示:「雙方都認為還有時間解決問題,且認為今年舉行峰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很高。」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