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保守派政治活動家柯克週三在猶他谷大學演說時遇刺,現場印有「美國轉捩點」的帳篷已遭警方圍起防線。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心腹、保守派網紅柯克(Charlie Kirk)週三(9/10)遭暗殺,震驚全美,成為美國政治暴力激增的分水嶺事件。專家擔憂此事將加劇美國社會原已嚴重的分歧情況,可能引發更多動盪。
馬里蘭大學自1970年起就開始追蹤此類暴力事件,並建立恐怖主義資料庫。路透社引述該校研究員詹森(Mike Jensen)表示,「這件事令人震驚,但不見得令人意外」。
詹森指出,今年前6個月,美國已發生約150起出於政治動機的攻擊事件,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他說:「我認為我們目前處於極為危險的境地,若無法控制,很容易升級為更大規模的內亂。」他更強調:「這件事完全可能成為激發更多暴力的引爆點。」
經濟、種族、煽動言論助長暴力增加美國國內恐怖主義專家指出,暴力事件增加有多重因素:經濟不安全感、對種族與族群結構變化的焦慮,以及越來越具煽動性的政治論述語調。
這意味著以往主要圍繞政策爭議的傳統意識形態分歧,已演變為更深層、更貼近個人的敵意,而社群媒體、陰謀論與個人怨恨又放大了這些憤怒。
2025年9月10日,美國保守派網紅柯克在猶他谷大學的活動中演說,不久後即遭槍擊身亡。路透社
路透社指出,自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遭攻擊至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美國至少發生300起政治暴力事件,是1970年代以來最顯著且持續最久的暴力高峰。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極端主義計畫研究員路易斯(Jon Lewis)指出:「極端政治暴力逐漸成為美國的常態,柯克遭槍擊反映出一個更廣泛、更普遍的問題:暴力事件越來越常見,即使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或動機。」
他補充說:「大家真正擔心的是,這類事件的連鎖反應會帶來什麼後果。」
人們不願先出手 但更願意用暴力採取報復其他研究政治暴力的專家也有類似看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教授梅森(Lilliana Mason)表示:「人們不太願意先發動暴力,但會比較願意採取報復性的暴力行動。沒有人想當發起者,但很多人希望能出手了結。」
《
衛報》也指出,多項調查顯示,美國越來越多人接受使用暴力達成政治目的。
芝加哥安全與威脅專案(Chicago Project on Security and Threats)主任佩普(Robert Pape)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他的團隊今年5月的調查已到了「迄今最令人擔憂」的地步,「約40%民主黨人支持以武力罷免川普總統,約25%的共和黨人支持動用軍隊制止反對川普政策的抗議」。
佩普表示,這些數字已較去年秋季翻倍。
2025年9月10日,美國保守派政治活動家柯克在猶他谷大學演說時遇刺身亡後,猶他州議會連夜哀悼。路透社
佩普稱當前時代為「暴力民粹主義時代」。柯克遇刺後,他向《衛報》表示:「我們越來越像是一個火藥桶。」
全美今年21人死於政治暴力川普在去年競選期間曾兩次遭暗殺未遂;右派陰謀論者今年也發動兩起高調攻擊。6月間,一名基督教民族主義者在明尼蘇達州殺害一名民主黨資深州議員及其丈夫,並傷及另一名民主黨議員;8月,一名深信COVID-19陰謀論的槍手在美國疾病與預防中心(CDC)開火,造成一名警官死亡。
今年以來,全美至少21人死於政治暴力事件,其中14人是在元旦當天死於紐奧良的攻擊事件,嫌犯自稱效忠激進穆斯林組織「伊斯蘭國」(IS)。
5月,一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激進分子在華府殺害兩名以色列大使館員工,並向警方表示是「為了加薩」而發動槍擊。
川普今年1月就職後,已縮減對國內極端主義的應對措施,將資源轉向打擊非法移民,並將南部邊境列為首要安全威脅。
追蹤暴力事件的詹森指出,未來局勢不容樂觀。
他說:「不論你是否同意,這個政府在上任8個月來,對美國造成深遠改變。有人喜歡,有人痛恨。痛恨的人開始採取行動,而喜歡的人會針對痛恨的人採取行動,這會形成惡性螺旋,可能將我們帶入極惡劣的境地。」
與柯克立場迥異的進步派網路主播派克(Hasan Piker),原定本月稍晚與柯克進行辯論。他週三在直播中表示,這起事件「令人恐懼」,「若有人尋求報復,帶來的影響將非常令人憂心」。
然而,已有部分右翼人士呼籲採取報復行動。右翼X平台帳號Libs of TikTok已直接寫道:「這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