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這隻恐龍超兇的 變成化石還叼著一隻鱷魚腳

    2025-09-24 19:52 / 作者 陳家齊
    科學家想像還原的阿根廷出土恐龍化石「華金盜龍」生存時的樣子,嘴巴還咬著一隻鱷魚的腳。美聯社
    科學家在阿根廷發現的一種新種類恐龍,與《侏儸紀公園》電影中描繪的迅猛龍是近親,但是體型更加巨大。這種掠食性恐龍有強大的爪子,而且在化石出土時,看來還叼著一隻鱷魚的殘肢,牙齒咬入骨頭中。

    發現這具恐龍化石的團隊成員,卡內基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拉曼納(Matt Lamanna)向《紐約時報》表示,發現恐龍牙齒還咬著骨頭非常奇特,以至於團隊成員開玩笑說,這隻恐龍可能是「被鱷魚腿噎死了」,他說:「我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我們也不認為這不可能。」
    科學家所重建的華金盜龍可能模樣,骨骼中藍色部分是這次2019年挖掘到的化石中包含的區塊,身長可能達7公尺。美聯社

    拉曼納說:「要嘛就是牠正在捕食這隻動物,要嘛就是大自然跟我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科學家想像還原的阿根廷出土恐龍化石「華金盜龍」生存時的樣子,嘴巴還咬著一隻鱷魚的腳。美聯社

    2019年在巴塔哥尼亞地區丘布特省(Chubut)發現的這具化石,經過團隊整理研究,推斷是一隻巨型盜龍(megaraptor),身長可能達7公尺,年代是7000萬年前。這隻巨型盜龍用研究團隊主持人伊比里庫博士(Lucio Ibiricu)的兒子命名,叫做華金盜龍(Joaquinraptor)。研究成果週二(23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一篇論文中發表

    他們的研究指出,這具華金盜龍化石顯示巨型盜龍是陸地上最兇猛的捕食者之一。巨型盜龍可能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至6600萬年前,直到接近恐龍滅絕的時期。這具化石應屬於一隻19歲的盜龍,具體死因不明。

    巨型盜龍的化石並不多,1996年第一具巨型盜龍化石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諾瓦斯(Fernando E. Novas)首先發現。他當時發現的化石只有幾塊骨頭,但是其中有一個巨大的爪子,他便假設這種恐龍與迅猛龍同類,但是體型更大,加以命名。
    古生物研究學者盧納手持在巴塔哥尼亞丘布特所發現,一只巨型盜龍的勾爪化石。美聯社

    如今,2019年挖掘到的這具華金盜龍化石,找到的骨頭約有整具骨架的20%,而且有帶有部分下顎和腦殼的頭骨,是巨型盜龍目前最完整的化石。巨型盜龍家族由於骨頭似乎都具有充滿氣孔的輕盈結構,更難留下完整的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丘布特省挖掘一具巨型盜龍的化石。美聯社

    第一具巨型盜龍化石出土後,陸續又在南非、亞洲與澳洲找到類似的化石。古生物學家對於這是什麼恐龍有各種猜測,一說是認為牠是異特龍( allosaurs)的一支,這是一種大型的雙足掠食型恐龍;另外有人認為牠與棘龍(spinosaurs)更為接近,這是一種背上有帆狀棘刺的水棲掠食恐龍。而倫敦大學學院的古生物學家莫里森(Cassius Morrison)則說,最近,許多研究人員開始傾向於這樣一個觀點:巨型盜龍是白堊紀時期另一大獵手家族暴龍(tyrannosaurs)的一個更古老的分支。

    與暴龍僅有小得可笑的前肢不同,巨型盜龍有長長的前肢,並帶有大型勾爪。而這隻華金盜龍所咬的殘肢骨頭,經過調查是生活在當地的一種古代陸生鱷魚「科斯滕鱷」(Kostensuchus)。華金盜龍可以補食這種可怕的古代鱷魚,顯示其兇殘程度。

    諾瓦斯博士向《紐約時報》表示,目前還沒看過哪具恐龍化石附帶了鱷魚骨頭,這個發現非常有趣。他補充說,華金盜龍與科斯滕鱷魚的關係,有可能像現代美洲虎與凱門鱷的關係,兩種掠食動物在溼地中爭奪對抗。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