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韓股創歷史新高 能否持續端看李在明如何破解「韓國折價」

    2025-10-03 13:06 / 作者 李寧怡
    2025年10月1日,南韓總統李在明在77週年建軍節活動中敬禮。路透社
    南韓股市週四(10/2)破紀錄大漲,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首度漲破3500點大關。韓股目前在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現最為亮眼,不過漲勢能否持續,端看總統李在明推動企業治理改革、解決韓商股價估值偏低的成效。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週三(10/1)訪問韓國與李在明會晤,並和三星電子、SK海力士高層簽署合作意向書,兩家晶片巨擘將為 OpenAI 的資料中心供應記憶體晶片,象徵韓國晶片廠正式加入OpenAI需求龐大的 「星際之門」(Stargate)供應鏈。

    此一消息讓投資人大為振奮,帶動韓股在韓國中秋連假前創紀錄。韓聯社引述Kiwoom證券分析師韓智英(音, Han Ji-young)表示,韓股雖面臨美國政府停擺、對美關稅談判停滯等宏觀經濟與政治因素,但投資人仍聚焦於人工智慧、半導體及其他領先產業。」

    《彭博》全球商業專欄作家劉林(Juliana Liu)更撰文指出,韓股已成為比韓流(KPop)更熱門的話題。

    劉林指出,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宣布「解放日」關稅措施以來,南韓股市漲勢不斷,主因是李在明6月初當選總統,結束戒嚴事件引起的政局動盪;之後他承諾將韓股指數推升至5000 點以上、解決韓商股價估值偏低的「韓國折價」(Korea Discount)情況,更是如今韓股大漲的核心因素。

    通過《商法》修正案 改財閥陋習

    文章指出,由於南韓國會由執政的共同民主黨掌控,在全面執政情況下,李在明上台後一個月內就克服財閥家族的強烈阻力,制訂了備受期待的《商法》修正案。

    根據修正後的條文,企業董事須對所有股東負責,而非僅對任命他們的公司負責;獨立董事比例自四分之一提高為至少三分之一;大型上市企業的股東會須允許股民透過網路參與。

    其中,「企業董事須對所有股東負責」的新規尤具爭議,長年遭財閥反對。在集團創辦人與少數股東有利益衝突時,這項規定尤其相關。

    最著名的事件是導致三星會長李在鎔入獄的長達10年股權爭議。過去三星集團常透過併購或股權交易維護家族控股權,往往犧牲小股東利益,導致股東提告。

    另外,「LG化學」將電池事業分拆為「LG新能源」並上市,也引發母公司少數股東權益受損的爭議。

    這些財閥的爭議性操作都助長了長期存在的「韓國折價」,也就是韓國企業股價被低估的情況。

    提升企業治理問責制

    劉林指出,儘管韓股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40%,仍低於區域同業估值。南韓政府已開始參考日本企業治理改革的成功經驗,已帶動市場信心並吸引多項併購行動。

    七月的《商法》修正案通過一個月後,韓國會又通過另一項法案,進一步提升企業治理的問責制,且讓小股東有更大機會獲得董事席位。

    亞洲企業治理協會(ACGA)韓國及新加坡研究主管林依云(Stephanie Lin)指出,南韓執政黨快速推動改革,突顯讓韓股站上5000點目標的決心。但她也提醒,細節非常重要,未來仍可能有更多規則變動,例如強制企業出售庫藏股以提高估值。

    不過她也指出,由於結構性與操作性障礙,相關改革在實務上可能受限,部分企業可能採取防禦措施。未來相關規則如何依法執行、出現具代表性的案例將是成功關鍵。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