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川普(中)抵達以色列,隨後將赴埃及參加「加薩和平封會」,右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美聯社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上週接受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加薩和平計畫第一階段,川普現已抵達以色列,隨後將在埃及夏姆錫克主持「加薩和平峰會」,2年的戰爭終於停火在望。
《紐約時報》
報導,以哈736天衝突至少有2次停火契機,但雙方都不願收手,那又為何現在甘願?該報指哈瑪斯直到靠山伊朗受襲、了解扣押人質無益才願停火,而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是轟炸卡達惹怒川普(Donald Trump),才不得不停火。
為何拜登無法搞定?《紐時》報導這場戰爭中以色列最早可以在1年前結束,去年10月以色列擊殺了「哈瑪斯」領袖,即2023年10月7日攻擊的策畫者辛瓦(Yahya Sinwar),他的死是停火的契機。又或者以色列可依拜登(Joe Biden)在任時的停火協議,於今年1月停火。
拜登政府時期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接受《紐時》訪問,談到以色列為何拜登時不停火而現在願意:「現在是不同的時刻——我們當時沒有川普現在擁有的一切。」布林肯指出當時哈瑪斯尚未被擊敗,庇護哈瑪斯的伊朗也是今年6月才遭以色列攻擊。
哈瑪斯領袖辛瓦去年10月遭以色列狙殺。美聯社
《紐時》指出戰爭開始不久,以色列切斷加薩的食物、燃料供應時,拜登開始便警告「不要被憤怒吞噬」,拜登需要時間悄悄地談判達成協議,但以、哈雙方都未做好準備。
哈瑪斯在2024年夏天提出的條件還爭論著以軍必須撤退多遠等,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前局長雅德林(Amos Yadlin) 說:「責任在哈瑪斯,因為他們本可更早完成這些(停火)步驟,但他們拒絕討論裁軍或放棄(加薩走廊)控制權;但責任也在納坦雅胡,他直到去年夏天才願意提出結束戰爭的要求。」
拜登原希望今年1月卸任前完成停火,美政府起草了和平計劃,大部分內容與川普政府的「20點和平計劃」非常相似。《紐時》引述以色列官員消息來源表示,川普贏得大選後,拜登已是跛鴨,那時以國已不願與他談,更願押寶在川普身上。
哈瑪斯對伊朗、人質改觀去年10月哈瑪斯領導人辛瓦遭以色列狙殺,哈瑪斯陷入領導危機,隨彈藥耗盡、以色列軍事施壓加強,都讓哈瑪斯無以為繼,曾為拜登特使的麥格克(Brett McGurk)指出情勢在今年6月出現決定性的巨變:「(以色列)與伊朗的12天戰爭真正起了決定性作用。」哈瑪斯驚覺提供資金和物資的伊朗已不再可靠。
2025年6月18日,伊朗德黑蘭在一輪以色列攻擊後,冒出濃煙。路透社
巴勒斯坦政治科學教授阿布薩達(Mkhaimar Abusada)則說,哈瑪斯如今願意釋放人質固然有諸多考量,但一重要原因是:「起初,哈瑪斯認為人質在手可以阻止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戰爭。」但事實證明人質的存在非但不能保護加薩免受襲擊,反而給納坦雅胡繼續推進戰爭的理由。
以色列炸卡達機怒川普川普就職後,納坦雅胡很大程度地受益,川普4度在白宮接待他,呼籲取消他貪腐案的審判,反對國際承認巴勒斯坦國,令美軍轟炸伊朗核設施。
但以色列上月空襲卡達,試圖殺害身在當地參與停火談判的哈瑪斯代表,激怒了川普。
監視器畫面拍攝到卡達首都杜哈的一棟建築物遭以軍空襲後爆炸冒煙景象。路透社
納坦雅胡9月底赴美參加聯合國大會,川普請他到白宮,納坦雅胡在鏡頭前致電卡達領袖,為轟炸一事道歉,白宮發布照片中,川普手拿話筒,讓納坦雅胡照稿唸出道歉聲明,納坦雅乎幾乎無力抵抗。《紐時》指出這顯示明確訊息:納坦雅胡必須聽從美國一些指示。
對於川普提出的20點和平計畫,納坦雅胡明白就算不盡如他意,但激怒川普會對他自身及以色列帶來負面影響。《紐時》指出他或許押注哈瑪斯會拒絕協議,然而哈瑪斯靠山盡失也只能就範。
2025年9月9日,以色列史無前例地對卡達首都杜哈發動空襲,造成當地傳出多起爆炸聲響,現場升起濃濃黑煙。美聯社
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前局長雅德林在《耶路撒冷郵報》撰文指出,「川普成功說服納坦雅胡做一件或許應該在以色列戰勝伊朗後立即就做的事情——或者更早,在2025年1月就應該做的事(停火)」。
雅德林說,若要實現納坦雅胡心目中的「全面勝利」,人質會死、士兵會死,還要傷害更多哈瑪斯背後的平民,造成巨大的外交傷害。他說川普比以色列政府更懂以國民眾的情緒,川普也明白一件納坦雅胡不明白的事:高達80%的民眾支持將人質帶回國,即使代價是結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