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荷蘭政府罕見接管中資安世半導體 分析:中國恐報復歐洲半導體業

    2025-10-14 08:53 / 作者 李寧怡
    中資的荷蘭安世半導體在德國漢堡的晶圓廠。攝於2024年6月。路透社
    荷蘭政府宣布,已首度引用一項冷戰時期的緊急法令,出手接管由中國企業控股的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此舉進一步加劇歐洲與北京的貿易緊張局勢;荷蘭政府發言人則表示,美國並未介入相關決策。

    彭博新聞》、路透社報導,荷蘭政府在週日(10/12)晚間發出的聲明中表示,這項「極為特殊」的決定,是為了確保歐洲能持續取得安世半導體(Nexperia)生產的晶片。

    安世是中國聞泰科技(Wingtech)旗下的荷蘭半導體公司,是汽車與消費電子業成熟晶片的重要供應商,但也在研發更先進的「寬能隙半導體」,可用於電動車、充電器與AI資料中心。

    荷蘭政府引用冷戰時期的《物資供應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於9月30日簽署接管安世半導體的命令、並於週日公布。《物資供應法》早在70多年前實施,主要目的是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取得關鍵產品。

    荷蘭政府並未取得安世的所有權,但若認定該公司管理層做出有害國家利益的決策時,有權阻止或撤銷這些決策。安世的日常生產仍照常進行。

    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研究員戈梅斯(Alexandre Ferreira Gomes)分析,北京可能採取報復行動,「合理預期中國不會只針對荷蘭企業,而是對整個歐洲半導體產業出手」。

    歐洲執委會一名發言人週一(10/13)則表示,荷蘭自中國聞泰科技手中接管安世半導體,是應對荷蘭與整個歐洲面臨的經濟安全風險,這名發言人強調,「保護科技安全是歐盟『經濟安全戰略』的優先要務」,歐盟會「繼續與荷蘭當局共同檢視下一步可能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一稍早在例行記者會回應此事時則說:「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及針對特定國家企業的歧視性措施。中國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荷蘭政府:憂心安世將技術轉移至中國母公司

    荷蘭政府指出,接管的原因是擔憂安世的技術可能被轉移至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

    聞泰科技已於2024年12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原因是該公司「協助中國政府收購具備敏感半導體製造能力的實體」。上月29日,美國商務部又公布新規,擴大將實體名單企業的子公司一併納入貿易限制。安世半導體是聞泰科技100%持股的子公司,這意味著安世半導體也無法使用美國技術

    一名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透露,荷蘭經濟事務部擔心,安世可能以中國市場為優先考量,犧牲向歐洲供應晶片的業務,且該公司執行長可能做出損害企業利益的決策。

    荷蘭政府在聲明中也指出,安世「最近出現嚴重治理缺陷的明顯跡象」,並稱這些問題「威脅荷蘭及歐洲境內關鍵技術知識與能力的延續與安全」。

    雖然安世仍可維持正常生產,但政府現在可阻止或撤銷公司決策。荷蘭當局要求聞泰暫停安世資產、業務或人事變動,最長可達一年。

    安世執行長張學政為聞泰創辦人 已遭暫停職務

    據報導,在荷蘭政府接管後,安世執行長張學政10月1日已被暫停職務。張學政也是聞泰科技創辦人,與家族共在聞泰持股15.4%。在被美方制裁前,聞泰已多次遭國外審查。

    安世週一聲明表示,公司「遵守所有現行法律法規、出口管制與制裁制度」。

    聞泰科技週日稍早已發布公告,宣稱荷蘭子公司安世半導體的控制權遭荷蘭政府凍結1年,指荷蘭政府是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為由凍結安世全球運營。聞泰在上海證交所的股價週一大跌10%。

    聞泰科技先前就曾與西方國家政府發生摩擦。2022年,英國政府下令撤銷聞泰對英國最大晶片廠「紐波特晶圓製造廠」(Newport Wafer Fab)的收購案;荷蘭政府也在2023年審查安世收購新創公司Nowi的交易。

    中國上週已宣布對稀土及相關技術加強出口管制,是北京首次針對晶片產業的外國企業施行「長臂管轄」,也使美歐與中國的貿易戰再度升溫。

    荷蘭艾司摩爾(ASML)是全球唯一生產最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公司,經常處在美中地緣政治爭端的夾縫中。消息人士上週表示,該公司已為稀土供應受阻做好準備。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