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工人在中國北京一家時尚購物中心附近工作。美聯社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共20屆四中全會將於20日至23日在北京登場,中共高層將敲定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這場在「川習會」前舉行的會議將討論哪些內容及面臨哪些挑戰?備受各界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7日證實,他月底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APEC)峰會期間會面,放低姿態稱此前提出對中國商品再加徵100%關稅的作法「難以長久」。
四中全會是什麼?它為何重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班子在5年任期內通常會舉行7次全體會議,而中共20屆四中全會全名為「中共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預計習近平將與約370名中央委員一同出席與會。
由於會議採閉門舉行,四中全會的具體細節,或需數日乃至數週後才有可能揭曉。至於期間審議的「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建議」,則預計要等到明年3月召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會議時才會公布具體內容。
但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Lynn Song)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沒有理由預期本次「十五五規劃」會大幅偏離過去5年規劃的框架與表述風格。
中國十五五規劃將有何新舉措?2025年10月16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參觀者在小米電動車旁聊天。美聯社
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4.8%,接近中國官方設定的「5%左右」增長目標。然而,中國不僅面臨川普重返白宮後加劇的貿易戰挑戰,還需應對拖累經濟增長的長期國內問題。
長期以來,刺激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抑制產能過剩等經濟優先事項,始終位居中國官方的考量首位。但美聯社指出,習近平今年很可能同時強調,中國在人工智慧(AI)等多項科技領域爭奪全球領先地位的決心。
隨著川普收緊美國出口管制措施並提高關稅,中國加速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腳步,力圖擺脫產業對美國先進晶片的依賴。瑞銀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指出,此舉可能促使北京加大對先進科技的投入。
分析師認為,關鍵問題在於中共高層是否會對振興消費採取實質性轉變。北京迄今採取的政策多屬漸進式調整,譬如增加托育補貼、擴大消費貸款規模,以及推行家電和電動車「以舊換新」計劃。
張寧表示,提振消費以帶動借貸和需求「比以往更為重要」,但數年前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已動搖消費者信心。經濟學家也指出,要產生顯著效果需採取更大膽的措施。
中國未來5年的主要挑戰2025年10月7日,位於中國北京的京東商城正舉辦促銷活動。美聯社
自新冠疫情造成巨大衝擊以來,中國一直努力重啟更快的經濟增長。然而,房市低迷使這項工作更加複雜,不僅導致大規模裁員,房價下跌更迫使家庭削減開支。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經濟與貿易教授勒特(Wendy Leutert)在近期報告中指出,中國在醫療、教育、兒童及長者照護等有助平衡經濟、刺激消費的領域仍持續壓縮支出。
她寫道:「總體而言,中國高層似乎仍願意承受經濟代價,包含資源錯置與市場失靈,以換取戰略性產業的自立自強與科技領先地位,進而強化整體國力。」
而在與美國及其他貿易夥伴摩擦加劇之際,中國同時面臨人口結構壓力,14億人口規模已開始萎縮且加速老化。官方數據顯示,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近19%,削弱此類群體對經濟的潛在貢獻。
北京高層已設定目標,要在2035年前實現中國經濟規模較2020年成長一倍。但張寧直言,中國未來10年要維持經濟以4%至5%的強勁增速發展,恐怕「充滿挑戰」。
「中國高層最重視什麼?穩定、合法性,以及持續獲得支持」,張寧強調,北京展現追求宏偉目標的決心極為重要,指這能彰顯中共持續提升民生福祉的能力,而此乃政權合法性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