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IMF:以購買力計算 南韓人均GDP「比台灣低2萬美元」

    2025-10-21 12:56 / 作者 李鎮宇
    2025年7月25日,南韓農民在首爾總統府附近示威,要求政府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中,保護農業和畜牧業。美聯社資料照
    據南韓媒體今天(10/21)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報告顯示,台灣今年的人均GDP超過南韓,若以購買力計算,南韓人均GDP更比台灣低了2萬美元(約61萬元台幣)。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台灣的通膨維持長期穩定。

    據韓聯社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今年南韓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為3萬5962美元,台灣人均GDP預估為3萬7827美元,時隔22年再度超越南韓。

    同份報告也以購買力平價(PPP)進行計算,今年南韓以購買力計算的人均GDP,將達到6萬5080美元,較去年的6萬2885美元,成長約3.5%,數值居全球第35名。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能反映貨幣的實質購買力。

    相較之下,台灣以購買力計算的人均GDP,今年預估將達到8萬5127美元,比南韓高逾2萬美元,更居全球第12名,比南韓高出23個名次,引起韓媒關注。

    報導指出,台灣人的實際生活水準較高,主要原因是與南韓相較,台灣的通膨長期保持穩定。

    海外主要8家投資銀行機構,預估今年台灣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平均僅為1.7%,相較之下,南韓仍維持2%以上。

    今年9月30日,南韓總統李在明在國務會議上表示:「為什麼食品價格上漲這麼多?政府功能應該出現了一些問題。」

    南韓央行總裁李昌鏞認為:「國內基本生活用品價格偏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商品缺乏多樣性,農畜產品過於同質化。」

    事實上,去年12月南韓央行的報告即指出:「低價格商品的漲幅高於高價格商品,『廉價通膨』(cheapflation)的現象,正在加重弱勢族群的負擔。」
    李鎮宇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