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案的俄羅斯娃娃。美聯社資料照片
舉世矚目的「川習會」即將於30日在南韓舉行,外媒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是否會為了貿易利益而犧牲台灣。繼《華爾街日報》
社論呼籲川普必須清楚理解,一旦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表態「反對台灣獨立」,就等於告訴台灣人不必費力抵抗中國武統;《紐約時報》也在28日報導,認為習近平將趁機削弱美國對台支持。
紐時:習近平想要了解川普對台立場紐時這篇報導題為《除了貿易戰,習近平還試圖在台灣問題上向川普施壓》(Beyond Trade War, China’s Xi Looks to Press Trump on Taiwan),文章開頭便指出,習近平會想要了解川普對台立場。
雖然川普早前表示,與習近平的會談將聚焦貿易問題,但除了貿易,習近平可能將追求另一個更長遠的目標:說服美國總統放軟華府對台灣的支持。
這場外交角力也引發關鍵疑問: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有多大的談判空間?特別是在川普曾對台灣發表過輕蔑言論的情況下。分析人士指出,中方可能會藉由這一次以及未來的會晤,試探川普的態度,要求他明確表態。
專家認為,習近平可能希望川普明確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雖與以往美國歷屆政府立場一致,但若由現任總統親口重申,對北京而言將是重大外交勝利。
中國長年指控華府實際上在鼓勵台灣走向獨立。今年稍早,美國國務院曾一度修改官網
台灣頁面,刪除「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字句,引發北京強烈抗議。
學者:北京在台灣議題尋求新的「基準點」台灣依賴美國的政治與軍事支持,因此,美國總統任何被解讀為弱化對台支持的發言,都可能被北京拿來作為未來談判籌碼。若川普明言「反對」台灣獨立,對中國而言更是一項重大勝利。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亞洲研究員薩克斯(David Sacks)說:「一旦有任何有利於中國的說法被提出,北京就會將之視為新的基準點,並試圖讓繼任美國總統也受其約束。」
對中國而言,本週四在南韓舉行的會面似乎是為雙方後續的全面峰會鋪路。川普已表示,他計畫明年初訪問中國,並希望在招待習近平回訪。
中方優先順序:貿易先停火再談地緣戰略、台灣是核心薩克斯指出:「中國可能有其先後順序:他們希望貿易戰實現某種停火,首先降低緊張局勢,然後他們希望討論更大的地緣戰略議題,我認為台灣是此議題的核心。」
自川普今年上任以來,美國政府已縮減部分與台灣的互動,而這些往來一向是北京強烈反對的焦點。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7月報導,華府拒絕讓台灣總統賴清德
過境紐約,並將台美國防官員會議從華府降級至阿拉斯加舉行。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指出,中方認為,美國對台政策會隨時間向中國有利的方向演變,「他們看到的是,美國對台承諾可能因權力平衡的變化而逐步減弱。」
川普曾抱怨台灣軍費不足,且在半導體產業中不公平地占據主導地位。台灣已承諾明年國防支出將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3%,但川普及其官員認為應提高到5%甚至10%。
川普對台灣的評價搖擺不定,時而懷疑其能否抵禦中國威脅,時而又誇耀美國的嚇阻實力。
川普上週被問及中國可能入侵台灣的情況時,再次強調美國的軍事優勢,他在與到訪美國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的聯合記者會中表示:「美國的軍事力量是全球最強,遠遠超越任何國家,沒有人敢挑戰這一點。」
川普會怎麼說?可能參考柯林頓不過,川普可能考慮採用類似1998年柯林頓總統訪中時的說法: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以換取北京在貿易談判上、例如稀土出口限制的讓步。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執行主任但若雲(Rorry Daniels)指出:「對習近平來說,最重要的是,川普至少要表達他理解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他要確定川普不會在台灣議題上讓他措手不及。」
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則淡化外界對川普在川習會上可能發言的憂慮,他上週在立法院表示:「我們與美方保持密切溝通,他們與中方的互動不會傷害台灣。」
此外,
林佳龍28日出席「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會後受訪時再度被媒體問及是否憂心川普「放棄台灣」,他果斷表示「不會」,因為台美關係非常穩定。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也否認川普會以台灣為交換條件來獲取貿易利益,他25日訪問中東時告訴記者:「沒有人考慮過那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