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舉行會談前合影。美聯社
                            
                        
                    美國川普政府9月底曾宣布一項「50%規則」,針對中國企業加強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但在週四(10/30)的「川習會」後,美方同意暫停實施新規一年。多位美國前官員批評,此舉恐導致這項管制措施失去效力。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四在南韓釜山會談後,中國商務部
宣布美方已同意暫停實施這項「50%穿透性規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四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已證實此事,並稱「是為了交換中國暫停稀土出口許可制度」。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9月29日發布「關聯企業規則」,已被列入美國科技出口管制對象的中國企業,其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也被列入管制,與母公司一樣須取得美國政府許可才能購買某些美國科技。
這項措施的用意,是防止受制裁的中國企業藉由子公司繞過美國科技出口管制,取得先進晶片等產品。
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尼卡塔(Nazak Nikakhtar)向
路透社表示,美國若暫停實施新規,「可能讓中國企業有時間重組公司架構與股權,以繞過日後重新實施的任何規定」。
她表示,中國企業多年來「已非常擅長規避美國法律」。
前官員:川普打破「國安議題不上貿易談判桌」先例曾在小布希政府擔任出口管制官員的帕迪亞(Christopher Padilla)則向《
紐約時報》表示,在出口管制規則上做出讓步,是美國政策的重大轉變。
他表示,美國歷屆政府對中談判時,中方都會要求放寬出口管制,而美方的標準回答永遠是「那是國安問題,不會在貿易談判中討論」。他批評川普政府將出口管制視為「可用於交換的談判項目」,「等於拋棄了數十年的先例」。
諮詢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首席顧問費特利(Brett Fetterly)也表示,北京在這次峰會中達成了其長期目標:把國安導向的出口管制納入貿易談判框架。
費特利說:「美中關係如今是由科技競爭定義,在這一點上,習近平取得了美方關鍵讓步。」
暫停新規恐「大幅削弱國安效果」華府的對中鷹派人士一直強烈支持「50%規則」。根據分析公司WireScreen的最新報告,美國出口限制清單原本有1300家中國企業,「50%規則」若實施,將增加2萬家。
在拜登政府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科技與國家安全主任的克汗(Saif Khan)表示,暫停實施50%規則「可能大幅削弱支持者原本期待的國安效果」。
不過貿易律師費雪-歐文斯(Dan Fisher-Owens)認為,美國企業可能維持謹慎態度,不會輕易向原本已列入管制清單的中國企業子公司恢復出貨,因為美中情勢一旦惡化,相關規定可能重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