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驅逐艦鍾雲號6月3日航行台灣海峽時,遭中共驅逐艦蘇州號(前)「鬼切」擋住去路。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周五啟程訪華,旨在穩定美國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關係,並降低因溝通不暢引發兩個超級大國衝突的風險。
今年稍早在美國本土上空發現據稱是中國的間諜氣球,美國總統拜登後來下令將之擊落,美中關係陷入低迷。現在外界都指望布林肯訪華時能夠會見中國高級官員,甚至可能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
作為五年來訪問中國的最高層美國官員,布林肯成為拜登努力重建中美關係的排頭兵,但這項關係深受許多挑戰所困:貿易和知識產權爭端、人權問題、台灣安全、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支持以及美國對先進科技的限制。
以下是布林肯訪華期間,外界需要觀察的五件事:
1.中國的接待規格布林肯可能會與習近平會面,如果成事,意義重大。
布林肯在北京受到的接待規格,或可一窺中國是否願意以最高級別與布林肯接觸。例如,拜登從5月初就一直在等待與習近平通話,迄今未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和其他內閣官員也有意訪華,布林肯受到的歡迎、對待規格和官方媒體的報導篇幅,將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未來的方向。
2. 期待不高華盛頓已經在努力降低外界的期待。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周三針對布林肯之行表示,需要現實一點。這次訪華不是為了在雙方相處之道上取得某種突破或轉變。
中國媒體在布林肯來訪前一直相對沉默,相較之下,2月份發出的信號更為積極。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指出,對布林肯訪華保持沉默可能是一種表達對美國不滿的方式。他認為,此行出現任何突破的空間很小。
他說,中美在十幾個重大問題存在分歧——例如烏克蘭、台灣、南海,且在不久的將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性很小。
3. 穩定關係這意味著布林肯的首要目標將是努力穩定對世界經濟和地緣政治具有巨大影響的中美關係。拜登與習近平在2022年底作為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晤後,成果之一就是安排布林肯於今年2月訪華。
此後,兩國關係因一連串唇槍舌戰和互相指責而惡化。更令人擔憂的是最近發生兩起危險的軍事遭遇,一起在南海上空,另一起在台灣海峽。
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負責人何瑞恩(Ryan Hass)說,中美關係如今並無明顯方向——每周都有曲折起伏。如果發生一件鬧出人命的事件(但願不會),他認為一切就會難以預料。
4. 改善溝通情勢如此崎嶇不穩,以至於布林肯穩定兩國關係的第一步就是恢復溝通渠道,尤其是在軍事方面。全球兩大強國直接對話的渠道極少,軍方之間也缺乏專屬的溝通渠道,以為一些事件降溫。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最近拒絕會見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何瑞恩表示,北京的戰略目標之一是讓美國在中國周邊活動的風險加大,因此目前不清楚中國何時會同意重啟軍事對話。但還有其他不太敏感的領域可能會在布林肯這次訪華中取得進展,包括宏觀經濟穩定和氣候變化。
5.台灣與科技台灣是美中關係中最敏感、最具爆炸性的領域——北京稱之為「核心關切」。布林肯要傳達的信息是,拜登政府並沒有試圖打破現狀。但他也將不得不譴責中國對台灣的經濟脅迫和軍事壓力,這些壓力近年來有所增加。
針對美國阻撓北京科技雄心的作為上,雙方也可能各說各話,尤其是限制向中國出售可以生產先進半導體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