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蔣萬安。周永受攝
為了應對極端氣候下的豪雨,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2/22)宣布,市府將支出30億元打造「敦北地下大排」,解決敦化北路沿線、小巨蛋周邊的淹水問題。然而,北大教授對此批評,此舉恐削減市民韌性、降低風險意識,反而讓市民變成巨嬰、媽寶。蔣萬安受訪回應,相關排水系統改善還包括擴建抽水站、興建滯洪池,目前也有社區自主防災計畫及健檢,如一樓家戶防水閘門建置及相關補助等,將持續推動提高民眾自主防災意識。
蔣萬安今在臉書提到,近兩年北市總共發生11次突破時雨量防線的豪雨,其中更有3次每小時降雨超過100毫米。因此,市府面對這樣的極端氣候應大刀闊斧,參考東京地下宮殿的成功經驗,決定在敦化北路的地底下,打造全國第一座地下貯留管「敦北地下大排」,總容量3萬2千噸、相當於16座標準游泳池的地下水庫。
蔣萬安說明,下雨時雨水將流入地底,也就不會積淹在地面上,敦北大排還能用做水力發電,這項全國首創的工程預算約30億元將全數由市府支出,預計今年底就會開工,要打造台北成為韌性城市。
蔣萬安受訪提到,過去當立委時松山區也是他的選區,常聽到南京東路小巨蛋周邊的里長反應豪大雨淹水問題,該區位於市中心繁華核心地帶,也代表台北市的門面,因此他上任台北市長後,就決定面對問題即刻解決,要求水利處等相關單位積極提出方案,目前已拍板定案投入數時億元經費,用來建置排水系統工程,包含敦北大排及相關滯洪池,還有抽水站的擴建工程。
蔣萬安說,敦北大排是採用全國首創最新的工法,在潛盾機器深40米的地方用貯留管的方式,另有水力發電的功能,盼全面提升台北市的降雨容受力,讓全市相關的建設能夠讓現有的降雨容受力從77.8毫米提升到88.8毫米,市府拚讓這項工程今年能開始動工,如期完成。
至於敦北大排被教授批評不會提高韌性,反而還會降低市民的風險意識,讓市民變媽寶或巨嬰,蔣萬安回應,排水系統改善工程除了敦北大排,還包括抽水站的擴建、滯洪池的建置;過去也一直強調,提高民眾自主防災意識,例如有社區自主防災計畫以及舊社區自主防災健檢,民政局提供一樓家戶防水閘門的建置,去年統計相關補助金創歷史新高,會持續推動。
提到北市府將全數支出敦北大排30億元經費,卻面臨中央砍總預算情形,加上行政院預計將地方補助款凍結50%,北市府表示,敦北大排30億元預算已通過,不受地方補助款凍結等影響,可順利進行工程。蔣萬安則表示,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為2兆9000多萬元,已比去年的2兆8000多萬元更高,估是歷來最高的一次,仍要凍結給予地方的補助,且是立法院已通過的預算,想必民眾不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