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立霧溪堰塞湖「阻斷中橫第5天」 季連成:明招標降挖排水

    2025-10-21 17:19 / 作者 綜合中心
    季連成21日說明立霧溪堰塞湖降挖壩體進度。圖為20日協調所目標從「 災後救援」轉為「重建復原」。翻攝自行政院FB
    花蓮立霧溪堰塞湖湖水淹進中橫公路(台8線)靳珩隧道,以致部分道路中斷,影響眾多用路人。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10/21)上午偕同公路局、林保署現場勘查,試圖找到減災方法,他說明,目前堰塞湖水位上升195萬噸,但壩體穩定,不會馬上潰堤或溢流,未來會朝「挖壩體使其比公路低」方向努力,讓水安全排出去,讓路搶通。

    季連成說明,立霧溪堰塞湖的湖水淹進中橫公路靳珩隧道,再回到立霧溪,由於20日下雨30毫米緣故,水量多了20萬噸,也就是說目前總水量來到195萬噸,水位還在上升。

    不過,季連成也說,其實水量往台8線溢流,再加上壩體底部有在滲流、天氣好轉等緣故,水量一直在上下浮動,壩體高度大約30公尺,「若降挖10公尺,湖水就可以溢流出來,水位就可以降到台8線公路下,」湖水退了,路也可以通了。此外,工程團隊也計畫在另一個方位窪第二個溢流口,幫助水位再降低,保持常態。

    對於外界擔憂壩體穩固性的問題,季連成解釋,立霧溪堰塞湖壩體是花崗岩和頁岩組成,與光復鄉的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的土石不同,即便現在發生溢流,也不會有土石流,更何況現在壩體穩定,沒有馬上潰堤和溢流的現象。

    至於何時動工挖兩個溢流口?季連成回應,22日中午會開標,由得標廠商規畫施工,屆時就可以推算工作期程。

    外界疑惑為何要招標廠商,而不是交由目前的施工團隊?季連成解釋,目前團隊所需的工資高到難以想像,而且工程有一定難度,因此決定招標工程。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20日觀測,發現燕子口堰塞湖水位距壩頂約4.8公尺,山區入夜下大雨,水位與壩頂高度距離一度剩2米,所幸雨勢趨緩,目前來到2.94公尺。

    對於降挖壩頂策略實施進度,黃群策說明,昨天怪手距壩頂只剩下10公尺,礙於邊坡持續有落石,周邊沒有逃生路線,重機具也沒有迴轉空間,現場環境實在惡劣,因此,工程團隊預計在附近搭建作業平台,確保第一線人員的生命安全。

    此外,原本預計降挖壩頂5公尺,好讓湖水能與台8線高度一致,讓水溢流出去,恢復通路,但為降低壩體威脅,討論後決定降挖10公尺。

    黃群策強調,立霧溪堰塞湖的結構是大理石組成,即便水流到下游,河床抬升,應不會造成周圍聚落損失,但目前還在下豪雨,該做的撤離工作仍要做。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