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區桂芝登中國官媒喊「救教育」 教育部:課程鼓勵思辨實踐

    2024-02-03 16:52 / 作者 張羽緹
    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在《新華社》專訪批評課綱。翻攝自Yong Liu臉書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因108課綱刪掉包括顧炎武《廉恥》在內的文言文教材,批評是「無恥課綱」,引發熱烈討論。區桂芝近日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專訪指出,民進黨繼續當政,課綱恐原封不動,要連結更多人救教育、救孩子。對此,教育部今天(2/3)表示,108課綱沒有廢棄禮義廉恥,而是鼓勵學子思辨和生活實踐,非僅背誦課文。

    區桂芝多次批判108課綱「去中國化」,大量刪減文言文,甚至刪掉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廉恥》,讓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連日來引發網路熱議。

    而中國官媒《新華社》昨(2/2)刊出一篇報導,標題為《知其難為而為之——訪痛批「去中國化」課綱的台灣教師區桂芝》。開頭就寫說「去年12月以來,一位台灣中學語文教師屢屢發出沉痛而憤慨的呼告,與教育界人士聲討痛批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引發兩岸社會強烈共鳴」。

    區桂芝在報導中提及,民進黨推出2019年新課綱使「去中國化」教育亂象加劇,她的憂慮與日俱增,還說台灣政治因素干擾教育問題嚴重,課上講中國傳統文化,有的學生聽到「中國」感到刺耳,表現出抵觸心理。「去中國化」教育思維下,「中國」被異化為「他者」,造成學生背離傳統,民族和文化認同就亂了。

    區桂芝說,去年她跟教育界人士共同聲討當局「去中國化」教育政策,由於遇上2024大選,被質疑是藉機炒作,她表示,「選舉前,有人説我是4年一次的臨時演員。現在,我要把臨時演員演成主角」,稱如果民進黨繼續當政,課綱原封不動,她就要連結更多人長期抗戰。

    教育部對此回應,重申108課綱國語文課程的目的是培養語言溝通與理性思辨,奠定適性發展與跨領域學習的基礎。因此,教材編選著重多元取材,取材範圍擴大至兼具時代特性、思想流派及文體多樣性的文化經典,包括台灣新文學作家作品、世界華文文學、翻譯作品、文學論述等。

    教育部強調,108課綱沒有廢棄禮義廉恥,而是鼓勵學子思辨和生活中實踐,強調讓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到各種素養能力,進而在生活中實踐和落實,而非僅背誦課文。

    教育部指出,現行普通高中課綱規範的文言文占比為35%到45%,也提供教師彈性,可依學生需求、學校地區特性提供合適的閱讀文本。文言選文以兼顧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文類為原則。

    教育部以翰林出版社的高一課本為例,透過論語來跟學生探討品德跟修養;高二課本也透過孟子探討有關性善、品德以及仁心仁政的議題。其它教科書版本,也都有類似的內容。

    除了課程講授,108課綱更重視思辨和生活實踐,教育部指出,最新的PISA2022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學生應具備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能從目前素養導向的課程中學習到,並透過生活中的議題思辨,進而實踐禮義廉恥的修養。
    張羽緹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