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可避免死亡人數」輸日本、韓國!賴清德恩師拋「五大支柱」策略

    2025-04-27 19:23 / 作者 游騰傑
    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今(27)日在北榮介壽堂登場。總統府提供
    台灣醫療水準世界有目共睹,但在「可避免死亡率」的進步上,成績卻還不夠亮眼。總統賴清德的「恩師」、健康台灣副召集人陳志鴻今(27)日指出,過去十年,台灣在降低可避免死亡人數上雖有進步,但幅度明顯輸給日本、韓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根據最新資料,從2011年到2019年,台灣每10萬人口的可避免死亡人數從92人降到79人,表面上看起來不錯,也比OECD平均的84人稍低;但和日本的51人、韓國的66人相比,差距就很明顯了。更重要的是,這十年來,台灣的降幅只有10.3%,而日本有16.4%、韓國更高達26.7%。可避免死亡率指的是,透過即時有效的醫療干預,可以避免的死亡。

    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今(27)日登場。游騰傑攝


    陳志鴻表示「即使做得不錯,但是從成果來看,還是有很大改善空間」,慢性病問題是關鍵,他表示其中佔比最多就是三高疾病,像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意即如果能早期發現、好好控制,就能大幅降低死亡風險。他也說,若政府積極照顧好慢性疾病與三高患者,是可以減少重症跟死亡,倘若沒控制好,這兩類族群比一般民眾來得更容易重症死亡。

    陳志鴻指出,若要打照健康台灣,拋出「五大支柱」之概念,包含深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落實888三高防治計畫、充實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優化醫療工作條件並強化醫療韌性、確保全民健保永續經營等。

    在賴清德總統競選期間,曾宣示將研擬健康憲章,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目前先推出健康宣言,作為推動健康台灣的起步。他強調,未來可以進一步深化此宣言,並指出,這份宣言的兩大原則是「促進公平」與「消弭不平等」,旨在強化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的理念。他強調,健康不應僅僅是衛生部門的責任,而是各部會應共同參與的重要議題。

    洪德仁也提出建議,對於推動健康台灣,政府應該積極進行橫向整合,並可以參考國外的成功經驗。他建議,台灣可考慮訂定一部健康促進專法,以響應國人對健康生活的需求,同時鼓勵各縣市政府根據地方特色,制定符合當地需求的「城市健康台灣行動綱領」。他期望能與民眾共同擬定地方健康宣言或憲章,並在健康宣言的基礎上,建立起健康促進法。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