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舉辦「防疫中心」動土典禮,斥資67.35億元,打造全新防疫中心,預計2030年竣工。游騰傑攝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13)日舉辦「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興建工程」動土典禮,預計斥資67億元,預計2030年竣工,防疫中心將設有4間P3高防護實驗室以及國內唯一的蛇毒血清劑藥廠,同時未來也將作為「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主要運作地點。
總統賴清德、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等人均出席動土典禮。
賴清德於致詞中,首先肯定防疫團隊於COVID-19百年大疫的努力與奉獻,並表示「健康臺灣」是政府最重要的施政願景之一,總統府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即是期盼能透過跨越各領域的專業,以具體的行動,實現醫療平權,而防疫中心的興建,正是「健康臺灣」理念的具體體現。
賴清德指出,回顧過去20年,臺灣歷經SARS、登革熱、新冠肺炎等多次疫情挑戰,且受到全球化與國際化影響,疫病已無遠弗屆,世界衛生組織也不斷預警各國,加強對於未來新興疾病的警覺,因此,在面對國內外各種傳染病的威脅,防疫體系必需不斷精益求精,以更高規格的防疫整備,結合國際標準與跨域思維,積極提升臺灣防疫韌性,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守護國人生命健康。
邱泰源則表示,在衛福部、食藥署的辦公大樓逐一完成後,疾管署的「防疫中心」,就會是我們「昆陽衛福園區」的最後一塊拼圖,而「防疫中心」除了規劃取得建築能效1+級的近零碳建築與黃金級綠建築標章外,採跨域合作將拆除後的營建廢棄物透過循環方案將90%的剩餘物質資源化,部分材料用回到新建大樓,來呼應臺灣「2050凈零轉型」的目標。
疾管署指出,在歷次重大的傳染病爆發事件中,如SARS、登革熱與COVID-19等,團隊以「永遠站在防疫最前線」為使命齊心抗疫,因疾管署既有昆陽實驗室距今已有60年歷史,囿於建築物內部空間狹小且管線老舊,硬體設備與條件極需提升,又因疾管署行政與檢驗部門分二地辦公,為因應國際間新興與再浮現傳染病之挑戰及部門間協調溝通,終在2020年獲行政院同意籌建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興建工程,在歷經文化資產審議、環境影響評估、都市設計審議及規劃設計等程序後。
建築師劉培森於工程簡報中指出,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規劃取得建築能效1+及黃金級綠建築標章,並分為「行政大樓」與「實驗大樓」興建,其中行政大樓包含辦公室、會議室等行政空間,將作為未來「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主要運作地點;實驗大樓則含有高防護實驗室、生物製劑藥廠(用於製備抗蛇毒血清等)、動物房等實驗空間,並將設置國家級參考實驗室以與國際接軌。
此外,因昆陽實驗室於2015年起經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歷史建築,劉培森表示,本次工程也將以「新舊融合」的方式,採取「原地保留」及「意象重現」等策略,原地保留歷史建築入口門廳,並將既有薄殼、柱頭等歷史建築元素融入於行政大樓外牆設計,表達對文化資產的最高尊重及延續歷史建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