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過普渡變肥肚!見零食就流口水 醫揭「是它搞鬼」!關鍵原因曝

    2025-09-06 07:00 / 作者 游騰傑
    中元普渡。廖瑞祥攝
    中元普渡桌上擺滿三牲、零食、泡麵和汽水,對正在減脂的人來說是一大挑戰。許多人以為是自己「嘴饞」,其實是大腦在搞鬼,受到食物香味、外觀等刺激,自動啟動「想吃模式」,讓人不自覺吃過量。研究更發現,肥胖者在看到高熱量食物時,大腦反應比一般人更強烈,但真正吃下去時快感卻反而降低,容易陷入「吃不停」的惡性循環。新竹初日診所院長魏士航指出,減脂不能光靠忍耐,而是要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在節慶中享受美食又守住健康。

    魏士航指出,根據《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期刊一篇探討「巴夫洛夫制約與飲食行為」的綜論,普渡桌上的供品其實可視為「食物線索」。當食物氣味、外觀或味道與進食行為產生連結時,大腦會形成記憶並建立條件反射。未來在相同情境下,這些線索會自動引發 「食慾反應」,包括心理上的進食渴望、生理上的唾液分泌、胰島素的先期分泌,以及大腦獎賞中樞的活化。

    魏士航表示,這些反應本來是為了幫助消化和養分吸收,但在節慶和聚會場合,卻容易造成過量飲食。尤其當「食物線索」與「進食後的愉悅感」反覆結合時,大腦會將這些感官刺激視為獎賞訊號,使普渡桌上的食物更具吸引力,也更難抗拒。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期刊一篇針對「肥胖與多巴胺獎賞系統」的研究則發現,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在看到高熱量食物線索時,大腦中與獎勵和動機相關的區域,如前額葉皮質、杏仁核、海馬迴及腦島等,會出現較強烈的活化反應,使人更難以抑制食慾。

    魏士航也說,但是這些受試者在實際進食時,反而呈現多巴胺 D2 受體密度下降及進食引發的多巴胺反應減弱,使食物帶來的獎賞感受降低。「預期獎賞強烈、實際獎賞減弱」的不平衡,導致肥胖者更容易透過重複進食,試圖追求原本預期的滿足感,進而造成過度飲食。

    不想被大腦牽著走,普渡變「普肚」,魏士航醫師建議可掌握以下四個秘訣:

    1、採購前先列清單
    避免臨時起意買太多高熱量食品,更不要讓這些食物囤進零食櫃,否則等於把誘惑延長好幾天。

    2、挑選較健康的供品
    普渡桌不一定只有餅乾、汽水,也能準備無調味堅果、海苔、無糖茶、無糖氣泡水或水煮鮪魚,相對更能降低身體負擔。

    3、有意識地調整份量
    如果知道自己會吃零食,就要記得相對減少正餐份量,並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幫助穩定血糖和控制食量,也能減少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4、增加飯後運動
    可安排散步、做家務或簡單運動來幫助消耗熱量,同時改善血糖波動。


    魏士航提醒,減脂不是靠硬撐意志力,而是要有方法。只要掌握聰明吃的原則,就能在享受節慶的同時守住健康。尤其對於有肥胖、血糖異常或代謝問題的人,更該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才不會讓努力成果因為一次暴食就回到原點。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