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毒蛋風波燒!基因醫師揭「芬普尼」對人體危害 籲3招提升自我保護力

    2025-11-10 16:29 / 作者 綜合中心
    彰化文雅畜牧場4批雞蛋被驗出禁藥「芬普尼」,迄今回收15萬顆,引爆「毒蛋」食安風波。彰化縣衛生局提供
    彰化文雅畜牧場4批雞蛋被驗出禁藥「芬普尼」,迄今回收15萬顆,引爆「毒蛋」食安風波。基因醫師張家銘直言,芬普尼最可怕的是會慢慢累積在身體裡,干擾大腦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系統,且可能已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因此,他提醒大家提升自我保護力最重要,「睡眠、簡單乾淨飲食、戶外陽光」這三件事比任何保健品都強。

    基因醫師張家銘今(10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毒雞蛋不是歐洲的故事,是我們餐桌正在發生的現實」,他談到,2017年,歐洲上演了一場震撼食安界的大事件——幾千萬顆雞蛋直接下架銷毀,數千家養雞場停產,原因不是細菌,不是病毒,而是一種原本用在寵物防蟲的化學物——芬普尼(Fipronil)。

    張家銘說,那陣子,很多家庭把雞蛋打開前都會先深呼吸一下,擔心孩子早餐吃下的,不是營養,是毒。這不是距離很遠的國外新聞,因為台灣後來也驗出受汙染批次。這不只是蛋的故事,是每一位父母心裡的拉扯「到底還能吃什麼才安心?」

    2017年歐洲也曾爆發芬普尼毒雞蛋事件。示意圖,圖為美國加州一座養雞場。路透社


    張家銘談到,他常說,「食安事件最恐怖的不是毒,而是失去信任的感覺」,尤其當我們知道,這些化學物不是一次性,而是會慢慢累積在身體裡,從餐桌走進血液、腦袋,甚至下一代,慢性毒不是劇毒,是神經的煞車被慢慢拆掉。

    他直言,芬普尼最可怕的,不是讓您馬上不舒服,而是像一把看不見的小刀,一點一點切掉我們神經系統的穩定。科學證據很清楚——芬普尼會干擾大腦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系統γ-胺基丁酸(GABA),簡單說,GABA是大腦的「煞車」,當這個煞車被鬆掉,身體就像踩著油門,卻沒有辦法停下來。

    張家銘舉例,GABA被抑制後,可能發生睡覺躺下了心跳還快、明明很累腦子卻停不下來、焦慮煩躁容易緊張、運動後恢復變慢一整天沒力等情況,他並示警:「芬普尼不是陌生名詞,它正在悄悄干擾我們的神經與內分泌」。

    他根據2023年發表於《Microbiological Research》的綜論指出,芬普尼是一種苯基吡唑類殺蟲劑,被廣泛使用於農業、寵物防蚤、防蟲藥劑中。它的殺蟲機制是針對昆蟲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制性訊號—γ-胺基丁酸(GABA)受體下手,讓昆蟲無法抑制神經興奮,進而產生癲癇、麻痺甚至死亡。

    張家銘指出,問題是,GABA不只存在於昆蟲,人體的大腦與中樞神經也有GABA受體,負責協助我們放鬆、入睡、穩定情緒。芬普尼雖然對人類的GABA受體親和力較低,但長期微量暴露下,仍可能引發神經系統的慢性影響,像是焦慮、易怒、入睡困難、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等。

    張家銘分析,芬普尼是怎麼繞進雞蛋裡的?真相可能比我們想得更日常。雞蛋示意圖。廖瑞祥攝


    張家銘分析,芬普尼是怎麼繞進雞蛋裡的?真相可能比我們想得更日常,由於芬普尼本來是拿來對付跳蚤、壁蝨的殺蟲劑,作用在昆蟲的神經系統,讓牠們的神經訊號停不下來、興奮到抽搐死亡。這種聽起來像「昆蟲戰爭武器」的化學物,卻有人非法把它用在養雞場:清洗雞舍、處理羽毛寄生蟲,甚至混入飼料或動物用藥,只為求方便、快速見效。

    張家銘指出,雞接觸到芬普尼後,毒物會慢慢跑進牠們的脂肪、肝臟,再一路進到蛋黃。蛋黃脂肪含量高,就像一個「化學收集罐」,讓這類脂溶性物質越累越多。除此之外,芬普尼很「黏」,不容易被分解。土壤會存、水會存、魚蝦會存、蜜蜂會存、家禽蛋裡也會出現。重點是人類吃下去、摸到、吸到,也會累積在脂肪組織裡。

    張家銘並談到,更麻煩的是,它的代謝物叫做「芬普尼-亞碸」(Fipronil sulfone),毒性更強、存留更久,還不容易被身體分解。研究發現不只人類,蜜蜂、魚、蝦、蛙、鳥類甚至會因為暴露而出現神經行為變化、荷爾蒙失衡、生殖力下降。

    張家銘憂心,此次芬普尼事件恐怕不只是「雞蛋」的問題,這是整個食物鏈、整個生態系統、也是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正在敲警鐘。當食物鏈受污染、當環境累積毒物、當孩子和下一代從出生前就可能暴露,我們就知道,這件事比一顆蛋重要得多。

    張家銘提醒,平時飲食越原型食物越好「少加工、多天然」,每天吃深綠蔬菜、莓果、海魚等。示意圖。廖瑞祥攝


    張家銘在文末建議,應該要把「科學變成生活保護力」,點出這些問題不是要大家恐慌,而是教大家怎麼更聰明生活。他建議,應把重點放在減少暴露加增強代謝力。首先是選乾淨來源的蛋與雞肉,特別是孕婦和孩子,接著避免接觸含芬普尼的寵物除蟲用品,尤其家中有嬰幼兒。

    同時,張家銘也提醒大家,平時飲食越原型食物越好「少加工、多天然」,每天吃深綠蔬菜、莓果、海魚、橄欖油、薑黃、綠茶,支持粒線體與肝臟,每天動一動、曬陽光、睡好,讓神經節律回正。至於孩子的部分,他則指出「睡眠、簡單乾淨飲食、戶外陽光」這3件事比任何保健品都強,「這些看起來很樸實,但最有力量。因為健康不是追求完美,是每天把身體慢慢拉回對的方向」。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