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世界級景觀拉警報!綠色和平曝過漁衝擊珊瑚 籲跨部會限制破壞性活動

    2025-10-02 14:57 / 作者 駱肇樑
    綠色和平指出,由於缺乏有效漁業管理,導致漁業資源枯竭、珊瑚生態持續衰退,面臨漁業、觀光與生態3輸的巨大挑戰。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組織今年7、8月走訪屏東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及台東三仙台,展開珊瑚生態調查,同時結合「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蒐集來自20個潛點的珊瑚生態系監測影像,製作成影片後於今日(10/2)舉辨「無魚珊瑚海」海洋紀錄發布記者會,指出屏東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因漁船活動頻繁,其水下珊瑚衰退嚴重,兩者呈現正相關,呼籲優先將漁業管理納入海洋保護區規劃,跨部會合力限制破壞性活動。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發言人邱聰榮說明,經交叉分析3地的AIS數據與水下珊瑚生態監測結果後發現,在漁船活頻繁區域,水下珊瑚衰退程度相對嚴重,兩者呈現正相關;然而珊瑚生態較差的屏東小琉球和澎湖南方四島都屬現行海洋保護區,然而許多漁船活動值均遠高過尚未被劃入海保區的三仙台。

    邱聰榮強調,台灣海洋原本擁有世界級的景觀,吸引無數遊客,然而漁船活動已對珊瑚生態造成高度壓力,情況不容忽視;呼籲政府儘速將漁業管理納入優先海保區規劃,以扭轉珊瑚生態惡化劣勢,並跟上國際海洋保育趨勢。

    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及台灣珊瑚礁學會常務監事段文宏表示,這次調查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就是即便劃設保護區,也不等於自然資源獲得保障,國際經驗也顯示,有效的海洋保護區不僅需要劃設邊界,更需集合漁業管理,包括針對草食魚類的保護措施、禁漁或限漁規範、長期監測與在地社區合作,才能確保台灣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

    段文宏說明,藻類、珊瑚礁會在同一個環境競爭生存,魚類可幫助珊瑚有利擴大族群,然而一旦使用非永續漁法捕撈,就會導致吃藻類的魚類被過度捕撈,造成海藻快速擴張、珊瑚礁的韌性下降。

    駱肇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