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一個宴會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讚一位賓客長得好看,對方說「謝謝,不過抱歉我無法對你說一樣的話」,馬克吐溫回應「這沒關係,你可以跟我一樣說假話」。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否為真,但光就此事傳為幽默美談,可看出人們對幽默的期待:幽默的人不只會講笑話,還知道該如何掌控對話節奏和氣氛,用巧妙暗示傳達語意。
在這種理解上,幽默是某種兼具感性和敏捷的表達能力。在現代,如果你像馬克吐溫那樣一見面就評論別人長相,可能會有性騷擾的嫌疑,不過這跟賓客和馬克吐溫的應答機智,可以分開討論。
然而,要讓人發笑,其實很多時候遠比幽默簡單。屎尿笑點可以讓小學生發笑,純粹嘲笑大家討厭的人也有機會讓人發笑。
2014年,柯文哲幫嘉義市長候選人塗醒哲站台,批評對手陳以真年輕漂亮,適合坐櫃臺不適合當市長,台下爆出笑聲。
本週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在造勢場合光是提到民進黨的蘇貞昌生病住院,台下支持者就笑嘻嘻;當張善政說到,蘇貞昌就算出院,如果再酸韓國瑜,很快又會住回醫院,大家笑得更大聲。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27日「住院說」引起爭議。(圖片來源/張善政Facebook)
巧合的是,本週師大發表跨國研究,指出台灣男性常使用「攻擊型」和「自我提昇型」的幽默,且台灣男性自覺展現幽默的頻率比女性更多。我想,當柯文哲損完陳以真,張善政嗆完蘇貞昌,他們聽到台下的笑聲時,應該也覺得自己真的滿幽默的。
不過,這些人的發言在我看來不算幽默也不算機智,純粹就是損人而已。要覺得賓客「謝謝,不過抱歉我無法對你說一樣的話」和馬克吐溫「沒關係,你可以跟我一樣說謊」的應答幽默,你不需要特別跟誰站在同一邊。
但要覺得柯文哲和張善政的說法好笑,你不但需要低落的同情心和性別意識,還得要討厭陳以真和蘇貞昌。賓客和馬克吐溫的話語可以憑自己的本事令人感到有趣,柯文哲和張善政的話語則只能引發帶有類似立場和惡意的人共鳴,這就是幽默和嘲笑的區別。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年來常惹上失言風波。(圖片來源/柯文哲Instagram)
有些人沒有說笑話的能力,但有讓別人陪笑的地位。有些人沒有低俗的笑點品味,但有足以容忍冒犯性笑話的社會化程度。師大的研究發現台灣男性自覺展現幽默的頻率比女性更多,我想,或許這不是因為台灣男性比較幽默,而是因為台灣女性比較禮貌。
許多人愛開玩笑,但分不清楚幽默和嘲笑,當別人不捧場,他們認為是別人缺乏幽默感。我認為這種習慣滿危險的。一方面,總是把問題推給別人,這會讓人高估自己有多好笑,因此更不容易成為真正好笑的人。另一方面,「面對不好笑的話語還得禮貌微笑不然就是沒幽默感」是種不好的社會壓力,可能會滋生更多嘲笑和歧視,也讓人容易自以為幽默,實際上成為更差勁的人。
*感謝陳紫吟和 Y J S Wang 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