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情,圖為新竹縣消防員在泥水中找尋失聯者。新竹縣消防局提供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共釀17死、7失聯及93傷,當地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未來將比照海嘯警報方式鳴放預警疏散。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專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上午舉行第18次工作會報暨情資研判會議,由指揮官、內政部長劉世芳主持。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資料顯示,截至上午9時止,全國人命傷、亡、失蹤情形,共計17人死亡、7人失蹤、93人受傷。
一般災情狀況,全國總計734件,以花蓮縣682件最多,其餘為台東縣25件、屏東縣19件、金門縣6件、高雄市與宜蘭縣各1件。
會中率先與花蓮前進協調所進行視訊,總協調官、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報告說明,針對失聯人數增加1人部分,是因有名在外流浪的7旬李姓老翁,先前已進收容所安置,但昨晚卻未見其行蹤,所以列入新增失聯人數,且已透過相關單位協尋。
賴建信表示,目前當地仍維持紅色警戒,未來發布疏散撤離部分,有需要運用空襲警報系統播放,經檢討將比照海嘯預警方式鳴放進行。
因目前當地志工約2萬人,賴建信說,鐵路運輸請求增開列車或加掛車廂方式因應;稍晚將有約80名保五警力到災區協助;另外,目前沐浴車不足,也請求協調支援。
賴建信提到,經濟部水利署今天凌晨河床導流已分流成功,希望今天能完成封堵工作。
隨後,農林漁牧組報告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前原高度200公尺,湖區面積140公頃,總蓄水量9100萬噸;今天無人機空拍初判壩頂高度已降至82公尺(溢流後已下切118公尺深),湖區面積13.5公頃,蓄水量600萬噸,為原來量體的6.6%。
同時,因今天湖水從溢流口持續沖刷,周圍崩塌坡面仍不穩定,且之前集水區降雨仍有水量匯入湖區,因此維持紅色警戒,後續評估安全無虞,才會降級或解除警戒。
水電維生組表示,針對馬太鞍溪受損堤防2860公尺修復工程,規劃將光復1號至3號堤防設為第1道防線,預定2週內完成搶修工程;3個月內完成加強加固堤防;民國115年汛期前完成復建。
災情監控及搜索救援組指出,今天搜救規劃分為2部分:「區域搜索」包括佛祖街36巷8號(正旺砂石場)、佛祖街46巷3號和3-1號;「馬鞍溪河段搜索」,從正旺砂石場到花蓮溪出海口分作5區,配合10部空拍機,出動人員沿河岸逐步搜索。
另外,各部會支援救災出動出動各式車輛3478輛(次)、各式搶救機具1萬6526部(次)、1萬8462人(次)、搜救犬18隻(次)及其他資源6式(次)。
由於許多志工趕赴災區協助救援,交通工程組表示,台鐵「超人列車啟動」,今天增停光復站10列次班次,明天預計增停光復站8列次;這兩天花蓮至台東的新自強號,都開放站票。
收容安置組表示,截至上午8時止,實際開設收容處所計花蓮縣光復鄉,共開設3處收容處所,收容558人。
國防部說明,昨天共派遣1733兵力與各式機具協助光復鄉復原、搜救工作;今天預估派2493兵力及相關裝備協助清淤、物資搬運及人員搜救等任務。
劉世芳最後裁示,為檢討強化堰塞湖等大量土石洪水疏散撤離警報發送,請依據災害防救法相關規定,由消防署檢討運用防空警報系統發布海嘯警報標準作業程序,納入警報系統發布程序;警政署檢討防空警報系統發布海嘯警報傳遞聯絡執行規定,納入堰塞湖大量土石洪水疏散警報發布適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