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截8根腳趾」詐保近千萬!他自行壓斷還製造「假車禍」 手機備忘錄露餡

    2025-11-27 00:18 / 作者 白廷奕
    楊姓獸醫(黑衣者)被查出自行壓斷腳趾,再利用「假車禍」詐領946萬保險金。白廷奕翻攝
    楊姓獸醫因投資失利欠債3千多萬,投保超過3500萬後自斷6根腳趾,騎機車佯裝自摔,再跑去台大醫院掛急診。想不到,醫生醫術太高明,成功接回斷指,他竟又把腳趾弄到壞死。期間,醫師想幫他緊急處理,他多次拒絕並堅持截肢,成功獲得946萬餘元理賠。警方調查後揪出,他的手機備忘錄竟註記負債和保險金額,顯示計畫詐保。台北地院11/26依詐欺取財等罪,判楊姓獸醫3年有期徒刑。可上訴。

    調查指出,楊姓獸醫販售動物醫療器材,原本獲利正常,後來因投資不當,積欠3千多萬元巨債。2019年到2021年8月間,他前後向4家保險公司投保超過3500萬元,在8/16上午,他騎機車自摔後,被送往台大醫院急診。醫療團隊成功接回右腳斷指,醫生評估他復原情形良好,可保有腳趾,沒想到,傷勢卻沒來由突然惡化、壞死,最終截掉8根腳趾。他陸續向2家保險公司和勞保局申請共946萬5810元理賠獲准。

    不過,有2家保險公司察覺有異,報警處理。檢察官調查後認定,楊姓獸醫是利用不詳手法,把車禍受傷的腳趾弄到壞死,再向保險公司詐保,依《刑法》詐欺取財等罪起訴他。案件到了法院,法官不僅認定「腳趾壞死」是楊姓獸醫自己所為,還超出起訴書認定,直指他早就先壓斷腳趾並「製造假車禍」。

    警方當時在楊姓獸醫的住處找到強效麻醉止痛劑,研判是他壓斷腳趾所用。白廷奕翻攝

    壓斷腳趾謊稱騎車自摔

    判決指出,楊姓獸醫騎車當下穿著拖鞋,但他的公司附近,當天不僅沒有下雨,還出現大太陽。依楊姓獸醫所述,他是在巷口左轉時「打滑自摔」,機車向左倒下,人飛出去撞到ㄇ字型護欄。但是,機車左側卻沒有擦地痕,右側也沒有撞擊過的跡象,反倒是車頭前擋和左前方偏中下位置,出現車殼破損。楊姓獸醫當時身穿的西裝外套和西裝褲,居然都沒有塵土或破損,傷勢也集中在腳部。

    法官質疑,其他面積較大的身體部位都沒受衝擊,在這個情況下,楊姓獸醫的腳趾是如何直接骨折的?為何兩邊受力均等而骨折?法官認為,尤其是一般人摔車時,身體自然反應會以手支撐或保護頭部,為何楊姓獸醫的手都沒受傷?為此,法官傳喚前法醫研究所所長蕭開平作證,他表示,這種骨折一定要腳趾受到兩側擠壓才會造成,否則腳踝會中和掉衝擊,腳趾會因此彈掉,不容易造成骨折。

    替楊姓獸醫治療腳趾的主治醫師也作證,他從未看過這種個案,假設又外力撞擊,到急診室時至少皮膚會有外傷,或是腫起來,也許剛開始不明顯,但過2、3天會越來越種,變成紫色。主治醫師說,楊姓獸醫到醫院時,腳趾顏色就不一樣,而且過了很久也看不出變化,他也不能理解這種狀況,因為,如果是同一外力所傷,為何楊姓獸醫的右腳趾很嚴重,需要接血管,但其他檢查起來就沒問題?

    傷勢穩定竟突然急轉直下

    根據判決,楊姓獸醫送醫後,8/16起開始住院,醫療團隊為他處理骨折部分,此時左腳腳趾情況還好,右腳第三趾有一半斷裂,則由整形外科接回血管,一直到8/24,他的腳趾狀況都算正常。直到9/2,楊姓獸醫的傷勢開始急轉直下,有些腳趾開始壞死,但,他不僅沒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也沒有受到細菌感染的跡象。

    主治醫師證稱,一般不會有那麼腳趾壞死,都是1、2根,即使只有1根也算很多,而且,像老人有慢性血管病變,也是慢慢堵住壞死,不會像楊姓獸醫的情況「突然一下子腫起來」。主治醫師判斷,楊姓獸醫腳趾壞死,可能也是血管堵住才出現黑色腫脹,但至於為什麼血管會塞住?他很難理解,直言楊姓獸醫住院後的臨床表現,與他剛進急診室時,有很大落差。

    辯護律師則替楊姓獸醫主張,這是因為出現「腔室症候群」,因為腫脹壓力導致腳趾血流供應受阻。但主治醫師證稱,如果是「腔室症候群」,只要把皮劃開放血減壓即可,根本不用截肢。然而,醫院護理紀錄卻顯示,楊姓醫師的腳趾發紫後,醫師想為他進行清創,他卻以「怕痛」為由多次拒絕,堅持要全身麻醉手術,甚至表示「後果願意自行負擔」,後來又不斷喊痛,要求截肢。

    楊姓獸醫歷經3次截肢,最後右腳全趾都被截掉,左腳也有3趾截肢。白廷奕翻攝

    法院指出,楊姓獸醫的手機送到刑事局後,被發現一則備忘錄檔案,記載公司負債金額,以及「古去、1000 網路出差 和泰 1000 昱 1000 古2、1000 再保4個500就是2000」等內容,不僅可對應出特定保險公司的保額,連「古」都剛好對上業務員的姓氏。法官認為,楊姓獸醫將負債和保金資訊放一起,正是他計畫詐保的鐵證,最終認定他犯行成立,判應執行3年有期徒刑。全案可上訴。
    白廷奕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