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峰公司前董事長李育成。呂志明攝
股票上市公司正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538),2022年間為了改善公司財務狀況,董事會先後決議提列鉅額減損以及私募現金增資,時任董事長李育成在2次重訊公告前、於禁止交易期間買進正峰股票,但2次都不賺反虧。另外,在私募現金的部分,則涉嫌透過親友人頭帳戶將股價壓低到合理價位後,再由家族公司應募,導致公司損生1172萬5000元。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李育成涉犯《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操縱股價等罪嫌,依法提起公訴。
1975年,鍾明甫創辦正峰鐵工廠,公司資本額為5萬元,自此公司一路擴展,直到1999年1月間,正峰正式掛牌上櫃,2002年8月間上櫃轉上市掛牌,年營業額達321,361萬元,主要產品為電動工具、無刷馬達、LED & HID 照明燈具及汽車車燈,2021年7月15日,公司董事會通過由李育成擔任公司董事長。
北檢查出,正峰公司於2011年間開始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簡稱CIGS)設備事業,但因後續發展及收益不如預期,2021年間累積虧損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當李育成於2021年7月15日接任董事長後,決定全數提列減損,並於同年11月25日由董事會通過決議將CIGS該批設備的6910萬9000元帳面價值,一次性提列減損,正峰公司並將這個重大訊息,於2022年3月7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進行公告。
由於正峰財報揭露累積虧損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儃股淨值驟隆至1.28元,公司財務持續惡化恐有下市之虞,另外,正峰於2021年7月15日股東會通過私募案,辦理期限將屆,有迫切進行私募財務及時間上的壓力,由於正峰經營不佳,應募人尋覓不易,李育成決定找自己掌控的慶成公司應募。
由於自有資金不足,李育成為了降底認購成本,利用自己及親友的4個帳戶,於2022年2月14日至5月12日,連續於開盤、盤中、及接近收盤時,以低於成交價掛賣正峰股票,摜壓股價,另外也以高於成交價買進,拉抬股價吸引投資人買進,在那段期間有36個交易日影響股價下跌5檔至163檔共計43次,影響股價上漲66檔至77檔計2次。
正峰股價在李育正操縱下,於2022年5月10日己大跌到當年度最低的每股5.68元時,於同年5月12日召開董事會決議,依「公開發行公司辦理私募有價證券應注意事項」,將私募價格訂為每股6元,最後由李育成控制的慶成公司以每股6元低價應募,應募金額4487萬688元,藉此大幅減少李育成控制的慶成公司應募金額,並致正峰公司受到1172萬5000元損害。
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李育成涉犯《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操縱股價等罪嫌,依法提起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