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11:35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進行台灣AI產業調查, 今年截至2月底調查聚焦於「AI 在企業落地的關鍵」,調查結果顯示,經營、人才和技術三大面向發展不均,企業對 AI 的關注與認知已明顯提升,但「知道 AI」到「用 AI」之間仍有難以跨越的實踐鴻溝。AI落地指引建議聚焦數據力、運算力、技術力、治理力與創新力等五大核心能力。
2025-03-26 09:26
全球AI浪潮持續推進,AI EXPO Taiwan 2025今年盛大登場。DIGITIMES董事長黃欽勇表示,台灣AI時代如何在美中貿易戰尋找方向,多元架構下美中台灣堪稱「天地人」關係,美國是天,以關稅作為國家戰略。中國是地,以信創計畫事業模式,牽動兩岸連動。台灣則是人,透過天元地位、優化內需產業總體競爭力。但也要了解,富貴險中求,輕鬆的錢不會落在台灣頭上。
2025-03-25 12:45
晶片大廠高通今年滿40年,因應AI趨勢,高通持續轉型和多元化,並在台灣在地化,切入PC和企業應用市場。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表示,高通在短短8個月在PC領域推出3個平台,北美高端市佔達10%,PC戰略在軌道上,今年AI PC絕對會有換機潮,在不同價位都會有一席之地。今年台灣將力拚AI PC、物聯網、網通領域,高通要把台灣ODM帶到全球。
2025-03-19 15:46
高通攜手12家「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ITC)歷屆新創團隊,共同參與2025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展出基於高通先進5G及AI技術的智慧解決方案及應用,推動台灣智慧城市數位轉型。這12家QITC新創團隊也在本屆城市展「SMART OPEN MIC for Smart Startups Program」論壇中,分享涵蓋智慧物流、智慧製造、能源、商務運營與資產數位化等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加速打造更安全、便利、多元共容的永續智慧城市
2025-03-03 16:40
地表最大通訊展、世界通訊大會(MWC )今天正式開展!參展人潮湧進最熱門的三號館,科技大廠高通、英特爾、諾基亞、三星和聯發科大秀最新產品技術。高通今年打出5G Advanced和6G,到Wi-Fi、藍牙、超寬頻(UWB)等創新技術,更祭出全新品牌「躍龍」(Dragonwing)進擊工業物聯網領域。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表示,Dragonwing 匯聚工業物聯網產品線,台灣ODM更能強項發揮,台廠和碩、中磊都在列,Taiwan can Help!
2024-12-25 16:49
第七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高通台灣創新競賽)正式開始徵件,即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於活動官網受理報名。今年度的QITC競賽主題將更聚焦於邊緣AI,誠摯邀請台灣新創團隊運用高通AI技術與平台,積極開發AI創新應用實例。入圍與獲獎隊伍將獲得高通尖端技術及豐厚資源的全力支持,並有機會透過其全球生態系連接國際市場,拓展商機。
2024-11-22 21:48
第六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ITC)優勝名單。本屆優勝隊伍由採用邊緣AI創新打造自主餐飲解決方案的Yo-Kai Express(優豈)奪得;第二名為在智慧醫療領域的Coherence Biotech(擴核生醫科技);第三名則為透過AI將認知行為療法遊戲化的MangaX Technology(漫話科技)。這三支隊伍也分別獲得12萬5千美元、10萬美元與7萬5千美元的高額獎金。
2024-09-06 07:22
物聯網與AI技術成為驅動創新與發展的關鍵力量,高通首次在台灣舉辦「高通物聯網夥伴暨技術日」活動,透過攜手台灣科技產業,包括:頂尖OEM、ODM廠商、以及物連網生態系夥伴,共同探索物聯網和AI的無限可能,並為未來智慧應用的蓬勃發展提前布局。
2024-07-24 06:30
美國晶片大廠高通與全台10所大學近日共同發表2024第五屆「高通台灣研發合作計畫」傑出成果。該項合作執行5年來,累計已與全台14所大學合作、超過1200位教授與學生參與,共計產出164項研發計畫、發表超過800篇國際學術論文,提出40多項專利申請,成果相當豐碩。未來高通也將提供先進技術與資源,繼續協助台灣培育人才、研發嶄新與具開創性的產品與科技,與世界連結。
2024-05-17 14:40
生成式 AI、大型語言模型是近2年來科技產業熱門關鍵字,為促進台灣AI PC產業生態系整合,台北市電腦公會昨(5/16)舉辦COMPUTEX展前活動「 AI PC產業前景座談會」,邀請產業先進共同探討生成式AI在AI PC產業生態系裡的定位、功能與落地應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受訪時提到,科技的演進是一波一波呈現出來的,如今AI浪潮能帶動台灣科技產業興盛,整個產業再熱個5、6年也沒有問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