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09:50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日前發生溢流,導致光復鄉傳出嚴重死傷,原本高達9,100萬噸的蓄水量,如今僅剩約700萬噸,水位也從原本1,139公尺下降至1,025公尺,僅剩約7.7%。儘管水位趨穩,壩體仍持續下切,最新監測發現壩體出現明顯V型缺口,專家警示若周邊鬆軟地質再度崩塌,恐再次阻塞河道,形成新的堰塞湖。
2025-09-26 16:37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9/26)日召開第4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總協調官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溢流後規模已大幅下降,由原9100萬立方公尺減少至1 100萬立方公尺容積量,已減少88%。而缺口封堵部分,經濟部水利署正加緊作業,盼能在2週內完成,農曆年底前把所有的堤防毀壞的設施再進行加固,至明(2026)年汛期之前,將受損的堤防完全恢復。而馬太鞍溪橋斷裂後,交通部會用最快的速度來完成鋼便橋,目標明年底前完成新橋。
2025-09-25 13:51
高市府針對三民公園環境問題,啟動首期4千萬改造工程,提升休憩功能與安全性。初期擬移除中軸綠蔭大道61棵小葉欖仁,引發環團反彈,經協調後僅移除20棵危木。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今(9/25)率民眾舉牌表達訴求,盼重新檢討設計、落實樹木保護。市府表示將調整設施位置,確保樹木健康,並強化資訊公開與民眾溝通。
2025-09-24 18:29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9/23)溢流造成嚴重災情,對於堰塞湖的因應成為各方討論焦點,究竟其他國家是如何處理?其中,日本情況與台灣相似,處理經驗最為豐富;印尼曾因疏散得當,保住5千多人性命。
2025-09-24 16:30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9/23)下午溢流,不僅沖毀大橋,洪水更淹進光復鄉,至今已釀15死、多人失蹤,災區一片灰泥的畫面觸目驚心,眾人心疼災民之餘,也提出疑惑,為何早知堰塞湖有危險,為何不提前引流、炸掉?
2025-09-24 10:45
樺加沙颱風雖然未直接登陸台灣,但強勁外圍環流為花東地區帶來不小雨量,其中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23日溢流,大量的泥水土石向下游沖刷,光復鄉成重災區。截至24日上午5時29分,至少有14人罹難多人受傷,另有124人失聯待尋
2025-09-23 13:20
強颱「樺加沙」雖往西遠離台灣,但外圍環流挾帶豪雨,高雄山區仍得嚴防豪大雨。市長陳其邁今(9/23)早跑行程,先去觀音湖滯洪池關心防汛準備。觀音湖已升級成可蓄洪56萬噸的「超級水庫」,大幅降低下游積淹水情形。隨後他也到旗山抽水站視察,並沿途慰勉清疏人員。
2025-09-23 11:49
高雄市大樹區「和山光電發電設施」開發案,涉及未經許可違規開發公有山坡地、施工過程未依水土保持計畫執行,造成水土流失及環境破壞。檢調偵辦後於9月17日偵結,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水土保持法》及《刑法》相關規定,對7名被告及2家公司提起公訴。
2025-09-20 07:40
在中國不斷擴張軍備之際,不只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即將服役,6000至8000噸級戰艦數量持續增加,光是7000噸級052D驅逐艦近40艘,055型驅逐艦排水量甚至達到為1.2萬噸,為防止雙方水面艦戰力差距拉大,明年海軍編列預算1.4億元合約設計6000噸級「小神盾」飛彈巡防艦。前海軍康定級艦長、國防院學者江炘杓指出,整合主動雷達「小神盾」與美軍MK41 垂直發射系統同級的華陽垂發系統的「小神盾」巡防艦,將可以「補完」海軍一級作戰艦艇戰力缺口,執行防衛台海任務。
2025-09-18 18:16
正值雨季的菲律賓今夏遭多個颱風侵襲,洪災不斷。原本對此習以為常的菲律賓人,看到洪災一年比一年嚴重,加上政二代和權貴炫富的豪奢生活,民怨接近沸騰。印尼民眾上街抗議國會議員自肥領津貼,以及尼泊爾Z世代推翻政府,更讓菲國民眾萌生挑戰貪腐政治的想法。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