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1:08
一名爸爸半夜都要起床小便3、4次,就診後檢查出罹患攝護腺癌;兩個兒子輪流陪伴看診,醫師告訴他們,該癌症遺傳的機率很高,提醒要做檢查,沒想到,兩個兒子檢查出來也皆罹患攝護腺癌,驚呼「怎麼這樣?」依文獻報告研究統計,父親若罹攝護腺癌,兒子罹患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至3倍。
2025-08-06 16:04
別再輕視「小」感冒!一般人對流感或COVID-19的印象,大多是喉嚨痛、發燒、咳嗽幾天,不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提到,研究發現這些病毒會讓原本休眠在肺部的乳癌轉移細胞「甦醒」,甚至在短短兩週內形成新的腫瘤病灶,呼籲癌症康復者認真對待每一場病毒感染,做好防護。
2025-07-30 16:02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今(7/30)上午發生規模8.8淺層地震,引發海嘯,台灣沿海也預估會有30公分以上海嘯,卻有民眾不以為意,還站在橋上觀望。氣象署指出,30分公高海嘯能沖倒60%女性,若波高達1公尺,死亡率更是100%,不可不慎,同時公布自救4步驟「往高處、往內陸、找堅固、抓牢固」。
2025-07-25 11:38
情緒不只影響心情,也會悄悄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有人因壓力失去食慾,但也有人則會無意間攝取大量高熱量食物。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黃薇嘉指出,這種行為稱為「情緒性進食」,雖能短暫紓壓,但長期恐導致體重增加與健康惡化,進一步惡化負面心理狀態。
2025-07-24 10:46
古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是在現代醫學及保健知識發展下, 70歲的運動員真是一點都不稀奇。所以壯年一族的運動傷害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只是運動傷害千千百百種,自不可能一一表述,所以只能列舉最重要且常見的傷害。
2025-07-18 15:1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的「銀響力新聞獎」今(7/18)舉行頒獎典禮,《太報》專題〈一殯終於要拆、板殯還在爭論 看懂「安葬」與「安居」之爭〉榮獲「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即時新聞獎」,深入解析邁向高齡化社會,如何面對、重視「人生終章」此重大課題,深受評審肯定。
2025-07-14 11:15
部立桃園醫院於新冠疫情期間曾爆發院內感染事件,共造成21人確診、1人不幸死亡,歷時44天才平息。經調查發現,感染起源為醫護人員進行插管操作時手部衛生未落實,導致連環感染。為改善手部衛生遵從率,桃醫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結合物聯網技術的「整合性手部衛生監測系統」,成功登上國際期刊113年12月《Global Challenges》封面。
2025-07-11 11:33
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為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實施半年受檢人數突破103萬,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女性佔六成、較男性多。國健署長吳昭軍今(7/11)提醒,定期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採檢簡便無痛,有助早發現、早治療,守護腸道健康、降低癌症威脅。
2025-07-03 17:02
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十大死因統計,近9年來,肺炎不僅有8年高居第三大死因,更是去年十大死因中,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但據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僅有24.9%的65歲以上長者完成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推估仍有215萬人連一劑疫苗都未接種。專家提醒,肺炎鏈球菌常年潛伏於鼻腔中,感染風險無分季節,因此全年都需要防護。
2025-07-03 11:59
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且其發生率在國人癌症中高居第二。台大醫院今(3)日公布最新社區研究結果指出,若將糞便潛血免疫檢查(FIT)篩檢年齡從50歲提前至40至49歲,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發病風險可減少約四分之一,死亡風險更可下降達四成。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