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運動名醫開講】NBA小李遲遲未歸 深部靜脈栓塞治療的ABCD

    2025-04-20 15:10 / 作者 叶文凌
    公鹿首戰吞敗,「小李同學」李拉德近期可望回歸。美聯社
    公鹿隊當家球星達米安、利拉德宣佈,將在季後賽首輪的G2或G3復出,在三月下旬之後,利拉德即因為深部靜脈栓塞造成無法比賽。這是一個相對於東方人較陌生的問題。但在西方人,尤其是黑人,可還真不是一個小問題。

    深部靜脈栓塞和種族有密切的關係,黑人族群是最容易靜脈栓塞的,白種人其次,西班牙裔再其次,而亞洲的黃種人則為最低。因此,在台灣的運動場上,乃至於醫院裡,很少會考慮深部靜脈栓塞的問題。就發生的機會而言,在歐美發生率約為48至162/10萬人。但在高風險族群可以高至269。


    運動名醫葉文凌教授。陳國偉攝



    但是在亞洲地區大約是53至79之間。年齡越大風險也越高。40到49歲之間的發生率大約是143/100000,60至69歲間約為391/100000,80歲以上可以以高至1134。而住院或者是不動的病人,其發生率更可以介於20%至70%之間。

    靜脈栓塞發生的原因,一般認為有「Virchow三合體」(Virchow's triad),即靜脈靜止不流,血管內壁傷害,血液過度凝結。除了遺傳因素外,外來的因素顯然也會加重靜脈栓塞之發生。譬如外傷或者骨折造成患肢不移動,或者使用藥物以及醫療設施,乃至於血管發炎。這些均可能進一步加重深部靜脈酸栓塞可能。

    而運動員毫無疑問是深度靜脈栓塞的好發者。除掉種族因素之外,運動員重複的活動,尤其是籃球球員和游泳選手。重複的過肩活動會造成鎖骨下靜脈壓迫。而運動場上的缺水,更會造成血液濃稠度增加。而職業運動員頻繁的旅行,使得靜脈流動更加不利。偏偏籃球員又都是高的不得了,所以靜脈回流會更慢。以上種種皆會加劇下肢深度靜脈栓塞的發生。

    靜脈栓塞的診斷和治療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要高度懷疑。一旦懷疑可以使用超音波或者抽血來得到診斷。而治療也不困難,有A B C D。

    A也就是要盡量多活動。

    B就是要盡早給予抗凝血藥物3至6個月。

    C就是壓迫,也就是要盡量可以彈性襪之類的護具保護。

    D代表血栓過大時,必須盡早以手術移除。

    通常只要給予抗血栓藥物一週之後,即可以開始訓練及比賽。只是必須監測血項。尤其是黑人選手,必須要定期的抽血檢查,以確定血液黏稠度是合格的。而一旦發生之後,在運動時一定要有足夠的水分,彈性襪更是不可缺。籃球選手有這個問題的真是不可枚舉。如馬刺隊文班亞馬(Victor Wembanyama)就因為這個問題缺席2024-2025賽季。

    當然最好是預防重於治療,在高風險的比賽,譬如,舉重、籃球、棒球、網球、足球、馬拉松、曲棍球等等。足夠的水分是基本的,高風險選手則必須嚴格監控靜脈栓塞的發生。

    尤其是黑人選手。一旦發生就必須盡早治療,多數可以控制得很好。在台灣的醫院中,會發生這個問題的大多是骨折手術的病人,尤其是多處骨折者,或者是年老需長期臥床者。就算如此,深部靜脈栓塞之於台灣仍然是臨床上少見的疾病。但根據高雄長庚醫院王清貞教授的研究,沒有症狀的靜脈栓塞發生率仍然是和歐美差不多的。只是沒有症狀而已,不代表不會發生。

    利拉德恢復不是問題,回到球場也不會是問題。但是必須要特別注意抗血栓藥物的使用,比賽時足夠的水分以及更高的警覺。在台灣近日的運動場上,黑人選手以及白人選手也日益增加。所以深度靜脈栓塞的發生,也勢必會逐漸增加。提高警覺以及盡早治療就是最好的方式。(作者為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葉文淩 教授)
    叶文凌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