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漂鳥咖啡:問候同為城市漂鳥的你

    2018-07-02 00:00 / 作者 陳玠婷

    在店主鳥闆的口中,漂鳥咖啡用俗話來說就像「街角柑仔店」,在熱鬧的東區巷子中,隱隱存在四年,提供同為漂鳥的人們,喘口氣,喝一杯,笑一笑,在重新走入生活,鳥闆說:「這是我最大的存在價值。」

    漂鳥咖啡起源於街頭 講求追逐夢想與接納

    對鳥闆來說,咖啡是接觸人群的媒介,因此毫無懸念地從街頭誕生,她騎著腳踏車賣咖啡兩年,流浪於淡水一帶,兩年後到東區落腳至今,漂鳥咖啡已經成立六年了。



    腳踏車咖啡之前,鳥闆四處摸索,畢業後在bar裡調酒學塞風煮咖啡,擔任美術總監、作測量工程等專業人員,接案時期也曾在街角咖啡館打工,當時體驗到「喝咖啡過程很重要」,也著迷店裡樂於分享的氣氛。後來她到出版業就職,重返朝九晚五行列,每天累得失去自己;一個假日,她在烏來途中停下來喝咖啡,遇到帶她入門的師傅,兩人投緣、聊得盡興成為好友。三年後,鳥闆對師傅說了她的夢想─聚集人潮,做像深夜食堂般氛圍的咖啡館,對方建議她從低資源成本的腳踏車咖啡開始,累積經驗與信心再開店,鳥闆爽快說:「反正我做其他的事也做不好,倒不如做想做的事。」



    不管會不會符合對父母期待,寧願做自己,也不要做別人期待的人。



    決定方向後,鳥闆騎腳踏車訓練體力,藉此考驗開店決心、耐心。她每天從住家淡水騎到內湖南港上班:「來回兩三個小時,剛開始好累。」半年後,鳥闆選擇假日在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出道,她甚至依著當地環境淵源,設計一款九崁風咖啡,希望自己能為「保存街道」盡一份心力,「那時多開心啊,每個人賣的東西都不一樣,但彼此都很照顧,下雨天涼亭躲雨還會幫我吆喝客人捧場。」實現她與人們暖心互動的願望。

    經營非典型咖啡館 打破階層認識新朋友

    兩年後,師傅替漂鳥咖啡在東區找到現址,鳥闆就此落地。現在的漂鳥咖啡五坪大小,窄而長,沒有玻璃窗、沒有門,開放式的空間只有吧檯與一長桌,紅色為基本色,四處吊掛擺放不同擺飾、海報,亂而瘋狂而有個性,讓客人一踏入店裡總不自覺脫下面具,一個不受拘束的地方。



    因為地理環境關係,漂鳥咖啡來往的客人從學生到退休人士,從藍領到金字塔頂端都有,「我喜歡他們很自然交流,甚至變成朋友。」而且街坊鄰居互動緊密,每天上下班都會彼此打招呼、加油打氣,「遇到淡季的時候,房東會關心我能不能支撐下去,還會幫我推薦客人,漂鳥咖啡有好多貴人。」鳥闆繼續說這是她存在最大的價值,讓人聚集起來,「我比較像是這個空間的主持人。」



    另外提及一件小趣事,漂鳥咖啡只過愚人節,不過其他節慶。愚人節當天,她會將招牌換成「星巴鳥」,與熟客喜滋滋地觀察路人的反應,「生活要嘗試跳脫平常思維。」也有客人因為興起,拉著裙擺跳起熱情的森巴;還有一天下暴雨,店裡擠了20個人,那天又熱鬧又擠,非常愉快。

    關心時事與客人 讓咖啡與此結合

    店裡的咖啡,有許多創作源自於生活感想。像是太陽花學運火熱時,鳥闆為表支持,設計「暴民」咖啡諷刺官員現象;「血色玫瑰」則是為了生活壓抑無奈的人所設計,客人喝了至少回甘半小時,聊以慰藉。



    「真實的人類」的由來則與客人有關。一日,店裡聚集一些人,其中一人請鳥闆特調「可可奶+濃縮咖啡」,一旁陌生人一個接一個對這款咖啡感到十分興趣,「他們就想為這杯咖啡取名字,剛好那時正在播英國影集《真實的人類》,就這麼決定名字了。」這是個沒有限制,客人參予感十足的地方。



    鳥闆的咖啡,杯杯都極有個性,她不走傳統刻板路線,為客人端上屬於自己的那一杯,也間接證明鳥闆昶亮喜愛自由的個性。如果你有暫憩的需求,去漂鳥咖啡坐一坐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