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鞭炮炸不停是傳統?家族七代艋舺人眼中的傳統青山宮遶境

    2020-12-08 10:02 / 作者 眾聲視野

    青山王祭




    「艋舺街青山王廟。盛備鼓樂詩意。恭迎該廟之神。巡迴於各街道。以祈安福。其十三十四兩日。皆由午後六時迎至十時。十五日則由正午迎至六時。想屆期必有一番之盛況云。」(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8年11月6日)



    這兩天對青山王祭擾民的討論,比往年更多,很多人圍繞在現代社會和傳統文化的衝突、如何共處,但放鞭炮到三更半夜、今年甚至到清晨的活動是傳統嗎?日治時期極有代表性的《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對青山王祭的描述就不是如此。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對對青山王祭的描述。(圖片來源/顏辰州)



    你的傳統不是我的傳統



    青山王遶境其實分為農曆10月20、21日的暗訪,與22日的正日,「傳統上」暗訪是青山王低調在艋舺各處夜巡,遶境隊伍其實相當簡單,22日當天才是熱鬧的遶境行程。從《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可以對證,當時的暗訪,從晚間6點到10點,正日則從中午12點到晚間6點。



    這點並不是日治時期的特例,家族世居艋舺到我第七代,從父執輩到我的生命歷程,青山王正日的遶境,經常都在10點至11點左右結束,2000年代景氣差的時候,更有8、9點早早結束的例子。



    所以,你的傳統不是我的傳統,也不是真正的傳統。艋舺從過去小型自營店鋪為主的下店上屋、前店後屋的街屋形式,已經轉變為工商社會,艋舺廟會活動的參與者,也從過去地方仕紳質變成職業陣頭,隨著時代更迭,當然在傳統上必須有改變和創新,但這樣的創新,不代表要讓萬華居民在每年這三天受苦。



    過去都沒有要居民須忍受暗夜嘈雜的前例,又如何要求現代人要在繁忙通勤的前一夜,聽整夜的大龍炮、煙火聲無法入眠?



    艋舺人以閩南語稱青山王遶境為「十月二二」,從小到大,我們小孩拉著長板凳,掛著小型的鑼鈸、鼓在亭仔腳敲打,長輩拿鞭炮,等著青山王經過時放炮,雖然沒擺香案,但這就代表我們整個家族的祝賀之意。與社區居民共融、共榮,打造良好的社區關係,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廟宇該做的事。





    2018年青山王祭資料照。



    青山宮和青山王的聲名一直都沒有龍山寺來得響亮,但在2003年抗SARS請祂出來鎮壓疫情之後,民心有了寄託,稍微多了點全國知名度。比較明顯感受陣頭數變多,大概發生在這5年間,有陣頭鬥毆的新聞,其實都是很近期的事,因為過去都還偏向在台北市地方型的遶境,還沒有太多全國知名度。



    這一方面跟青山王遶境的時間點,後期落在總統大選、九合一選舉之前有關(到2008年都還是3月選總統,和青山王祭的時間有落差,2012年開始才改為1月),因此逐漸成為政治人物的必到之處,加上台北媒體接近性高,遶境更會被當成焦點。或許這是青山宮這段時間措手不及的原因,因為它確實沒有足夠的能量,去管理暴增的、從各地來的陣頭。但這也不是理由,因為享有更多的聲量和焦點,甚至是資源、香油錢,而且是主辦方,本來就沒有理由推托。



    地方政府如果要把這視為重要的無形資產,那就應該投入更多的心力,在這短短三天,從警力配置、交通管控、文史論述、城市行銷,協助青山宮,把這個逐漸變成台北最大的遶境活動辦好,將時間壓在最晚11點前結束。



    至於今年受到砲火最猛的林昶佐,畢竟「萬華大鬧熱」是搭舞台的定點活動,確實在時間內結束,也沒有燃放鞭炮,被跟廟會混在一起批評是無妄之災;但既然以在地立委的身分辦周邊相關活動,就很難獨善其身,未來應該以地方政治領袖的高度,搭起廟宇和民意中間溝通的橋樑。



    作者:顏辰州 原文出處:青山王遶境 什麼才是傳統?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艋舺夜市疫情下自救,她凌晨五點才回家、無薪也甘願,只為替家鄉求生存

    【影片】萬華三水街百年市場,超多人情味小吃大分享!


    眾聲視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