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軍台南衛戍病院到成大台文系館,96年期間曾數度更名,但也許更令老台南人熟悉的則是「陸軍804總醫院」。曾經,成大力行校區是所有成大人聞風喪膽的「夜教熱門地」,流行著「紅衣小女孩」、「滴著鮮血的手術衣」、「看護婦的微笑」等都市傳說。當時台南衛戍病院只是個大學生夜遊壯膽的廢墟。
文學家葉石濤:「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台南這座老城市有著獨特的氣質,擁有荷治、明鄭、清領、日治等時期的歷史建物。近十年政府、民間積極改造老房,文化景點與文創商家林立,使台南醞釀出新舊交融、飽含文藝風情的活力。
緊鄰台南後火車站的成功大學,亦遵循著台南人的潛規則,與歷史建築培養情誼、與之共存。成大前身為台南工業高等學校,當時隸屬於台灣總督府,至今保留不少日治時代建築,其中屬台灣文學系館最為特別,是一座日治時期衛戍病院(日軍軍醫院),現在使用的教室,昔日是病房。
台南衛戍病院是日軍在臺灣設立的軍醫院之一,1895年設於赤崁樓西側的「蓬壺書院」;1917年,隨步兵第二聯隊駐守在現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才遷至兵營北側(即為現址)建設完整院舍,當年可說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軍醫院。昔日的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亦保留至今,成為工業設計系館、歷史系館與藝術研究所,是台灣少數倖存的軍事建築。
「分館式建築」設計是台南衛戍病院最大特色,手術室、消毒室、傳染病室、產房、精神病房等各據一地,建築側邊磚面上的編號「012」、「048」等,各代表著不同的建設目的,直到現在還能看見這些密碼,低調承載著歷史意義。
從日軍台南衛戍病院到成大台文系館,96年期間曾數度更名,但也許更令老台南人熟悉的則是「陸軍804總醫院」。曾經,成大力行校區是所有成大人聞風喪膽的「夜教熱門地」,流行著「紅衣小女孩」、「滴著鮮血的手術衣」、「看護婦的微笑」等都市傳說。當時台南衛戍病院只是個大學生夜遊壯膽的廢墟:陰暗無光的荒地、殘破的木造平房、保留醫療器具的手術室……學生們深信,修繕工程難以進行全是因為「太陰了」──「據說地下室以前是太平間,但早年沒什麼冷凍技術,像是一個井一個井,屍體泡在井水般的福馬林。」關於廢棄醫院的想像,在30年間天馬行空地飛舞。
2013年4月29日,荒廢的台南衛戍病院終於有了新的身分:台灣文學系館。這也是過去只能依附在光復校區榕園旁的舊環工大樓,與空中大學共用系館的成大台文系,第一次擁有自己的系館。新系館落成後,當年兩棟「病室」成了教室,手術室轉換成教師研究室,戰後使用的細菌室、檢查室、血庫、生化室則為今日台文系系辦。它不再需要承受軍民的苦痛,台文系師生讓力行校區重新揚起活力,關於廢棄醫院的都市傳說,也不再是學長姊拿來嚇小大一的必談素材。
走進力行校區,率先映入眼簾的是當年的警衛室與醫院管理室,「臺灣文學系」木牌懸掛大門旁,宣示建築群的主權。掛號、領藥的木造小窗緊閉,只剩下放置活動DM的功能。
紅磚牆與連接各棟建物的簷廊,是台文系學生對系館的共同印象,山形式木屋、木門窗與立面連續磚拱皆完好保存。地面樓板下方架空,當時認為這樣的構造可通風避免潮濕,現在外頭則掛上一排冷氣機。
屋頂設置「老虎窗」,有採光、通風與裝飾的功能,讓木結構的房屋能保持一定溫度與濕度,避免白蟻孳生,現只剩下裝飾意義。
至今留存作為台灣文學系館的,多來自日治時代,戰後新建的建物皆已拆除。兩棟教室之間的空地,曾為戰後「高級長官檢查室」,即是俗稱的總統套房,但據說從未使用過。位於東北方的監犯病房、重症精神病房,現址被生科大樓取代,許多台文系學生對「新鄰居」沒有好感,畢竟在充滿老味道的古蹟建築旁,硬是安放了一棟毫不相襯的高樓,難免被認為影響整個院區的美感。
「教學區請勿喧嘩」公告於各個角落,因自從洗刷「陰森汙名」後,此處悄悄成了人物外拍、婚紗攝影的景點之一,也是學生課間習以為常的風景,但平日參訪台文系館除了降低音量外,還得注意師生最忌諱的禁忌:倚坐欄杆。那是對這座古蹟建築的不尊重。
曾存在於台南衛戍病院的生死病痛,與茶餘飯後的鬼故事無涉,而是醫護人員與軍人堅強、勇敢、犧牲的痕跡,它歷經百年風霜後有了新的樣貌,只盼它能在成大走過下一個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