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時節來到冬天及春天,你是否常常聽到氣象主播或是氣象局的預報員說到:「華南雲雨帶逐漸東移,將為台灣帶來些許雨勢…」?你是否想過,華南雲雨帶是何許人也?身在何處?因何而來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來說分明!
華南雲雨帶,顧名思義就是發源自中國華南一帶,會帶來雲跟雨的傢伙。這個名字其實是為了方便大眾理解,也方便預報員向大眾說明而發明的,但他並非是一個正式的氣象學名詞。
華南雲雨帶本質上其實就是鋒面,也就是我們國高中所學的冷暖氣團交界處,只不過他產生的位置位在高空約1~3公里的高空,同時地面的鋒面結構並不明顯,因此我們便用華南雲雨帶來稱呼他。
當自南方而來的暖濕空氣,和北方來的冷空氣在華南一帶相會,由於暖空氣較輕,爬到冷空氣之上,在爬升的過程中逐漸降溫。當降溫到某種程度,暖濕空氣中的水氣便會開始凝結,而開始成雲降雨。通常,暖濕空氣爬升的範圍相當大,但上升的氣流也並非相當劇烈,這也造就了華南雲雨帶水平範圍大,但發展高度有限的結果。
也因此當我們受到華南雲雨帶影響時,經常是全台灣都會出現雨勢,但雨勢大小又不如夏日午後的熱對流或颱風的降水那般驚人,而當近地面又有來自北方的大陸冷氣團影響時,就會出現令人難以忍受的濕冷天氣!
當冬天和春天時,華南雲雨帶就開始蠢蠢欲動,尤其春天,北方冷空氣勢力開始消退,南方暖空氣開始逐漸發展茁壯,兩方勢力逐漸得以抗衡之時。當華南雲雨帶生成,很容易就順著高空的偏西風,自華南一地逐漸飄到台灣來。而此時正是台灣中南部地區最缺水的時節,也因此華南雲雨帶,變成了台灣西南部地區冬天及春天重要的水源。
但在今年副熱帶高壓較往常強盛的情況之下,華南雲雨帶很難順著西風來到台灣,就算向東移出中國華南地區,雨滴在掉到地面之前,通常就蒸發殆盡,地面的降水量便變得微乎其微,進而導致春天本就缺水的台灣中南部地區,更加地乾燥,甚至陷入限水的窘境。
而當時間逐漸往夏天推進,南方的副熱帶高壓逐漸強盛,並往北擴展他的勢力範圍時,就是華南雲雨帶向我們說再見的日子了!當副熱帶高壓籠罩華南以及台灣周遭時,華南雲雨帶便無法順利發展,更遑論東移為我們帶來降水。
華南雲雨帶是我們台灣的好鄰居,在冬春時節,經常會來拜訪我們,為我們帶來降水,為乾旱的台灣中南部解渴。下次當主播或預報員再次提起華南雲雨帶時,別再把他當成熟悉的陌生人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