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諾魯斷交】曾是全球第二大富國 諾魯如何從鳥糞致富一路走向破產

    2024-01-15 15:53 / 作者 桂家齊
    太平洋島國諾魯。美聯社
    位於南太平洋的諾魯共和國(Republic of Nauru)今天宣布與台灣斷交,而這也是諾魯過去20年第二度與我國斷交,投向中國懷抱。全球最小國家之一的諾魯過去起起伏伏,曾經靠著鳥糞致富成為全世界第二大富國,但因政治腐敗、人民習慣躺平而淪落破產,近年則是因為同意澳洲在當地成立難民留置中心而再度躋身富國俱樂部。

    諾魯在過去數萬年累積大量遷移海鳥的鳥糞,讓這座面積不到21平方公里的小島富含磷酸鹽,並在德國殖民時期發現此為可致富的一大資源。歷經德國、英國和澳洲及紐西蘭等多國殖民,諾魯終於在1968年獨立,獨自享有磷酸鹽所帶來的財富。

    1970年代,磷酸鹽的售價飆升推動諾魯的主要收入來源。1975年,諾魯的人均GDP超過3.5萬美元,是全世界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富國。

    人口只有約1.3萬人的諾魯當時可說是遍地黃金,人民從政府拿到的錢多到無處可花,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法拉利等名車。

    澳洲國立大學的太平洋問題專家佛斯(Dr Stewart Firth)曾向媒體描述1980年代的諾魯生活。他說:「我還記得1980及1990年代的選舉,政治人物會說:我們會給你們美元,只因為你們是諾魯人,如果你們投給我,我就會給錢。」

    佛斯還說,他有個在諾魯國家航空公司擔任機師的朋友,這位機師領薪水的方式非常驚人:「他會去諾魯總統辦公室,總統打開保險箱,拿出好幾疊鈔票,然後跟他說:我想這些應該夠了。從這裡就能看出(政府)多麼不靠譜。」

    諾魯政府在有錢的時候豪擲千金在各國際大城置產投資,但常常因投資不利而被迫賣房。政治人物的貪腐事件也頻傳。

    到了1990年代,諾魯人原本以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鳥糞快要見底,國家收入頓減。諾魯政府原本打算靠經營避稅天堂或賣護照繼續賺錢,但引發極大爭議而作罷。2004年,諾魯的國家基金從1990年的13億美元減少到僅剩3億美元,政府債台高築瀕臨破產。

    不過上帝似乎很眷顧這座小島,諾魯GDP自2004年至2019年平均年增長6.7%。澳洲研究顯示,諾魯的人均所得自2007年後倍數增長。從約3000美元到2019年超過1萬4000美元,再度躋身全球富國行列。

    諾魯起死回生的關鍵2001年,當年諾魯同意澳洲政府在該國建立移民拘留設施。佛斯說,破產且迫切的諾魯自願要當澳洲的離岸難民設施地主國,認為這是諾魯的「救生圈」。澳洲所支付的費用成為諾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

    諾魯政府於2011年的收入為3000萬美元,到了2019年增長至2億6900萬美元。

    數據同時顯示,澳洲難民拘留中心也是諾魯人的第二大工作來源,佔全部勞動力約15%,而最大的雇主則是諾魯政府,雇用51%的勞動力。

    除了難民拘留中心的收入,諾魯還靠著販售抓捕鮪魚執照給他國賺錢。2019年的漁業執照販售收入約為7300萬美元,幾乎是2013年2500萬美元的3倍之多。

    不過隨著澳洲難民中心的人數銳減,捕魚執照需求也可能隨著鮪魚價值降低而減少。已經經過一次由富轉貧的諾魯,很難保證不會歷史重演。佛斯說,諾魯的經濟基礎可說是「全球最詭異」,而諾魯人似乎也已習慣躺平。他說:「曾有過一段時間是,他們必須教導人民如何耕種,因為大家都忘光了。」

    桂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