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政府終止mRNA疫苗合約 意義與影響一次看

    2025-08-06 22:12 / 作者 中央社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撤換疫苗科學委員會全體成員。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將終止22項mRNA疫苗的聯邦合約,並對這項技術提出安全性疑慮。以下是關於mRNA疫苗的介紹,以及川普政府此舉的意義與影響。

    ● 什麼是mRNA?

    mRNA即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是由去氧核糖核酸(DNA)經轉錄而來。

    基因表達主要包含2步驟,首先是將DNA轉錄成mRNA,然後再以mRNA為模版轉譯成蛋白質,以執行細胞的生理功能。

    ● mRNA疫苗發展緣起

    最初的疫苗是使用已經失去活性或弱化的病毒刺激身體免疫反應,讓人體在染病前就能有保護力。

    數十年來開發出載體疫苗、次單位疫苗等不同類型疫苗,但共同的限制是疫苗所需的病毒、蛋白質或載體細胞都需要大規模的細胞培養,無法快速生產。

    1980年代,無需細胞培養即可產生mRNA的體外轉錄技術出現,將mRNA用於疫苗和治療的想法也開始興起。然而體外轉錄的mRNA不穩定且難以傳遞,也會讓人體起嚴重的發炎反應。

    2023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的匈牙利裔美籍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注意到人體樹突細胞會將體外轉錄的RNA視為外來物質,產生發炎反應,但對細胞轉錄的RNA卻不會產生相同狀況。

    他們的研究發現,當mRNA上的鹼基經過化學修飾時,發炎反應便幾乎不會發生;成功突破過往mRNA技術限制,奠定後來的mRNA疫苗基礎。

    ● mRNA疫苗為何得以被採用?

    有別於傳統疫苗常用減毒或滅活的病毒或細菌,mRNA疫苗是將遺傳指令送進宿主細胞,讓細胞產生病原體的無害仿製品,訓練免疫系統對抗真正的病原體和細菌。

    雖然已研發了數十年,mRNA疫苗從實驗室走向廣泛應用,是靠著第一任川普政府(2017年─2021年)在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時所採取的「神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策略。

    「神速行動」是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主導的公私合作計畫,向企業挹注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資金以加速疫苗研發。

    ● mRNA疫苗曾遭受哪些質疑?

    mRNA疫苗被歸功協助終結COVID-19疫情,並拯救數百萬人性命。

    但曾有報告極少數年輕族群在接種mRNA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等的不良反應事件,大多發生在接種後數天內。

    根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心肌炎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即心跳加快或異常;它也可能引發心肌衰弱,導致心肌病變,影響心臟有效泵血的能力。

    不過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接種COVID-19疫苗後,觀察到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的案例很少。

    COVID-19大流行期間,網路也曾流傳「mRNA疫苗會使接種者變成轉基因生物體」影片,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澄清,疫苗中的mRNA不會改變人體DNA。

    ● 聯邦合約被終止的意義為何?

    現任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是知名的疫苗懷疑論者,曾把疫苗強制令比作納粹大屠殺。

    根據法新社,川普政府的最新變動將影響莫德納(Moderna)的mRNA禽流感疫苗及許多其他計畫,包括「拒絕或取消」製藥巨擘輝瑞大藥廠(Pfizer)與賽諾菲集團(Sanofi)的「多個授予前招標案」。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表示,受影響計畫的總價值達「近5億美元(約新台幣151億元)」。此舉並未納入若干進入最後階段的計畫,「以維護納稅人之前的投資」。

    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疫苗專家奧菲特(Paul Offit)說,在禽流感疫情疑慮持續揮之不去之際,擱置mRNA計畫的決定未免過於短視。

    ● 日後影響為何?

    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傳染病與疫情整備專家歐斯特荷姆(Mike Osterholm)指出,mRNA技術具備快速生產的潛在優勢,而這在發生需要新疫苗的新疫情期間至關重要。

    他說:「我入行50年來,我不認為我見過比這個還危險的公共衛生決定。」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