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邱雯莉參與第三屆民主峰會 分享台灣經驗

    2024-03-20 12:40 / 作者 歐芯萌
    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邱雯莉參加第三屆民主峰會。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邱雯莉昨(3/19)受邀赴韓國首爾參加第三屆民主峰會公民團體及青年論壇活動,於「亞洲政黨與公民社會共創跨世代團結推進民主發展」論壇擔任與談人分享台灣的民主經驗。第三屆民主峰會於3月18日至20日在韓國召開,主題為「未來世代的民主」(Democr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此論壇是由全球民主聯盟(Global Democracy Coalition)、亞洲自由民主聯盟(Council of Asian Liberals and Democrats) ,與亞洲中心(Asia Centre) 共同主辦,邀請來自台灣、泰國、菲律賓、南韓等國的智庫學者、國際組織代表、政黨工作者共同與談。活動參加者為來自世界各國公民社會的夥伴,多位與會者於會中對台灣在一月順利完成的民主選舉表達恭賀,並對台灣的民主成就表達讚揚。

    邱雯莉開場致詞時表示,台灣的國際參與時常受到打壓,因此分外珍惜每一個能夠與會國際夥伴對話的機會,也非常榮幸能夠親自與會討論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民主制度所遭遇的挑戰,透過此論壇與各國公民社會的代表交換意見,了解區域各國年輕世代所共同面臨的困境,也透過與民主夥伴的對話共商超越世代、跨越國界的解決方案。

    她提及,以台灣民主化的經驗為例,不同世代的台灣人民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因為集體記憶及生命經驗懸殊,對守護民主的使命感存在著世代差異。縱觀台灣過去幾個重大民主運動中,領導主力雖然是年輕世代,但必定與公民社會密切合作,並團結跨世代的支持力量,才成功推進重大的社會改革。

    她分享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歷程中曾經發生的美麗島事件、野百合學運、以及才剛滿十週年的318太陽花運動,乃至同婚法案的通過作為台灣的實際例證說明。而當今要如何讓青年世代對民主參與更具使命感,同樣願意肩負捍衛民主的責任,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邱雯莉提到,與亞洲很多國家的經驗一樣,在近半個世紀都曾經歷過不自由的年代,台灣歷經將近四十年的戒嚴時期,創造了一整個被迫沈默的世代;白色恐怖時期,很多人被犧牲,有人被監禁,有人被列入海外黑名單,威權勢力的目標非常明確:抹黑政治運動者,分裂社會團結,在台灣社會製造恐懼,最終壓制民主運動。時至今日,這些打壓手段仍然很熟悉,因為威權勢力使用的工具與科技演變至今越來先進,但目標從未改變,就是要極盡所能破壞民主。

    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邱雯莉參加第三屆民主峰會。民進黨提供


    她表示,面對威權勢力擴張意圖進犯台灣的野心,我們需要持續不懈地捍衛民主價值,台灣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民主國家,儘管擁有相對活躍的公民社會,我們面臨廣泛的內部挑戰和外部威脅,因此需要密切地與國內和國際的公民社會攜手合作,以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以及得來不易的民主。

    邱雯莉也分享台灣2024選舉所歷經的挑戰,她表示,台灣2024大選為一個顯著的例子印證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如何加強合作來確保民主不被獨裁勢力所領導的影響力作戰擊敗,台灣人民透過行動,成功抵禦了外部勢力影響這次台灣大選的企圖。

    針對中國介選,她分享台灣在1996年第一次舉辦總統直選。當時,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達到了最高點,中國選在選舉前夕在台灣近海發射飛彈,試圖恐嚇台灣選民。在將近三十年後的現在,台灣如常地進行民主選舉時,但依舊面臨來自中國的種種威脅,試圖製造恐懼,剝奪台灣人民的自由選擇的意志。

    選舉期間中國認知作戰無所不在,包含編造新聞報導,與台灣的在地協作者合作,利用社群媒體操縱來宣傳錯假訊息試圖影響公眾輿論。這些手段都是試圖分化台灣社會,阻礙建設性對話,破壞國家團結。因為中國政府很清楚,台灣社會越民主、國家越團結,就越能夠獲得來自全球民主夥伴的支持,中國也就越難佔領台灣。

    她也補充,其實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不僅只於選舉期間,台灣人民每天都在面對來自對岸的壓力,無論是錯假訊息、認知作戰、灰色地帶作戰、頻繁的軍事騷擾等,因此,民主鞏固的工作是台灣每一個世代都要共同承擔的任務,也是民主進步黨從成立以來一直堅持的重要使命。

    應對全球都關注的影響力作戰威脅,她提及在台灣政府、政黨和民間團體之間有必要更積極地加強合作,台灣的公民團體及民間單位業已經發展出非常有效果且有效率的協作應對機制,期盼未來能夠參與並發展更多與民主夥伴間的進行對話與經驗分享,與來自全球的自由政黨及國際公民社會創造更多合作,讓民主陣線團結共同守護彼此,對抗威權勢力的擴張。
    歐芯萌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