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行人路權團體赴交通部悼事故罹難者 沈伯洋嘆選票考量「有時候會做出奇怪決策」

    2024-03-23 21:36 / 作者 陳祖傑
    行人團體「還路於民」燭光白紙鶴交通傷亡步行悼念活動。廖瑞祥攝
    行政院會3月7日通過交通部提出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併排臨停等10項最高罰鍰新台幣1200元以下的輕微違規,將不開放民眾檢舉。民間團體「還路於民」今(3/23)天傍晚從西門町出發,遊行至交通部並以電子蠟燭、白紙鶴悼念去(2023)年因交通事故去世的3023名罹難者。主辦單位強調,不是數字,而是人命,每個家庭都面對遭逢劇變後的傷痛,只能在不被看見的角落默默承受。

    行政院會通過交通部提出輕微違規將不開放民眾檢舉,引發民團反彈,「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 率先在今天下午於立法院外舉行集會,並圍繞立法院遊行,喊出退回道交修惡草案等五大訴求。「還路於民」則在晚間於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等4個縣市,同步舉辦步行悼念活動。

    「還路於民」召集人YC表示,去年全台灣3023個生命在道路上逝去,有近54萬的交通傷亡,不僅政府許諾的「降低5% 交通死亡數」未達標,整體事故數及傷亡總數還不減反增,受傷人數比去年多出4萬多人。她強調,傷亡統計不是數字,而是人命,長期「去人化」、「只是意外」的觀點,讓每年50萬個遭受交通暴力的當事人及其家庭,面對遭逢劇變後的傷痛,只能在不被看見的角落默默承受。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表示,自己身邊也有人在去年因為車禍去世,所以感同身受。他慨嘆,政治世界裡面本來應該人人平等,可是現實有些團體聲音特別大,有些團體聲音反而出不來,導致在很多選票考量之下,有時候會做出很多奇怪的決策。

    沈伯洋說,台灣對於自己成為一個社會共同體的意志,還是非常薄弱,「我們實在是不太能夠理解怎麼樣用自己的一些不方便跟不自由,換取更多安全。」他提到,「剴剴」事件很多人關注,而交通跟兒虐一樣,當然要達到零死亡的目標。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張雅琳說,依據交通部的道安統計,近3年的兒童死傷件數持續攀高,2023年兒童死傷件數已經有1270件,兒童是交通事故的高風險族群,所以她主張交通主管機關,設計街道或進行通學步道改善時,應該以95公分左右的兒童視角檢視,避免產生大人與兒童的視線死角落差,才能徹底保障兒童與行人安全,降低重大死傷事件。

    張雅琳表示,自己已經提出《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訂立主管機關應針對兒童提出必要安全設施和方案,希望這樣的主張,未來可以獲得各界支持,一起維護兒童行人安全。

    基進黨台北黨部主委吳欣岱說,身為母親,她帶著家中長輩和孩子走在台灣的道路上,時常有提心吊膽的感覺。她表示,身為醫師,臨床上看到非常多交通的意外事故造成傷亡,而這些傷亡都是可以避免的;身為政治工作者,台灣基進認為實現交通的平等,讓行人也能安全而順暢的抵達目的地,是一個進步國家的基本要素。

    吳欣岱認為,要改善台灣目前的交通地獄,需要的不只是法規的修改和政治人物宣示,而是從民眾、執法人員甚至有關單位的觀念都要改變,增加預算用於交通規劃及教育,真正花時間開會討論。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理事蕭仁豪直言,執法應該針對有危險的行為,所以交通部這次修法是以罰鍰1200元作為一個標準,這樣是完全錯誤,而且違反國際上對於降低交通死亡的政策邏輯。他批評,交通部作為政策的指揮者,應該要踩穩自己的立場,而不是隨時改變立場,「基層員警作為執行者,我們到底要怎麼做?」

    最後,「還路於民」也向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喊話,希望政府能正視台灣交通暴力所帶來的集體創傷及苦痛,以科學數據為基礎來制定交通政策,對症下藥,一起撐過改革陣痛期。
    陳祖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