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爾德專欄:中國是打不死的蟑螂?

    2024-08-06 12:14 / 作者 顧爾德 /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中國經濟看起來很慘,消費不振、通貨緊縮,還有房市危機。圖為北京商務中心區景象。路透社
    中國經濟看起來很淒慘,消費不振、通貨緊縮、房市危機還未沒落底,種種危機甚至回過頭來衝擊全球經濟。美國公布最新的就業數據不佳導致美股震盪、波及全球,台灣也不能免。七月底川普(Donald Trump)點名台灣「偷走美國晶片事業」,要台灣交保護費後,台股已暴跌一波,不料8月2日、5日跌幅又連創台股紀錄。中國真的成了全球經濟風暴源頭?

    房市崩盤卻不願直接介入

    中國經濟現在最受關注的危機是中國房市崩盤。根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的數據,七月份中國房地產加速惡化,大型房地產商的新房銷售金額比去年同期下滑20%,而且也比六月份銷售金額下降了36%。中國政府深知房市問題嚴重,央行在七月底也再度降息、 把中期貸款(MLF)利率從2.5%下調至2.3%,但這對低迷的房市、股市都沒有產生明顯刺激作用。野村證券的報告更明白指出,中國房地產業尚未觸底,危機尚未結束。

    中國房地產陷入困境,圖為上海建築工人。路透社


    IMF在八月二日發布的報告建議,中國政府「保交樓」政策應直接藉財政手段投入資金、解決各地爛尾樓問題。投資銀行高盛在今年四月間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民營房地產業者若要完工交付預售屋還需要四兆人民幣的資金。中國一直透過金融手段來推動「保交樓」政策,包括提出房企融資的五十大「白名單」,要銀行來填補房市資金缺口,但銀行目前提供的資金還遠不足以解決爛尾樓問題。

    IMF建議的這項計劃,可能要連續四年每年耗費中國約5.5%GDP,也就是共需要近一兆美元資金來解決房市危機。對於這個大膽的建議,中國派駐在IMF的執行董事張正鑫已表態拒絕,他認為中央政府不適合直接以財政手段介入,「因為這可能導致外界預期政府未來還會出手救助,進而造成道德風險。」

    通貨緊縮衝擊民眾購買力

    房地產業佔中國經濟比重達兩成,稱之為內需產業火車頭並不為過,地產業奄奄一息會拖垮中國經濟。內需不振、通貨緊縮嚴重,最能反映民眾購買力的狹義貨幣供給(M1,即現金加上活存)在第二季呈現負成長,這是中國自1996年公佈M1數字以來首度出現,這代表中國通貨緊縮嚴重。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市場被視為全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這個引擎失靈,自然會衝擊全球經濟。包括蘋果(Apple)在內,不少倚重中國市場的跨國大企業都受嚴重衝擊。

    蘋果第三季財報明言營收受到中國銷售減少的負面影響。圖為上海蘋果專賣店。路透社


    蘋果第三季財報(至2024年6月29日)明言營收受到中國銷售減少的負面影響。蘋果在大中華地區銷售額下滑6%,累計近3季銷售額為519.2億美元,年減9.6%。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統計顯示,今年第2季(4到6月)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10%,市占率前5名依序為vivo、OPPO、榮耀、華為和小米,蘋果則名列第6,這是iPhone 首度掉出前五名。另一家市調公司IDC的數據顯示,4月~6月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8.9%而iPhone卻下滑3.1%。

    買不起iPhone導致蘋果市占縮減

    蘋果主力產品iPhone在中國的市占率持續縮減,是導致大中華區銷售額下降的關鍵。蘋果把大中華區銷售下滑歸咎於美元升值,實際上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民眾消費力下降,所以偏好低價位的國產手機,據IDC的調查,中國 製vivo手機在1000~2000人民幣、3000~4000元、4000~5000元等價格區間銷量都居第一。

    除了因為中國民眾消費力下降,蘋果手機業績不佳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 2022年開推動的「消A」(Del-A)計畫──“A”代表“American”。中國在2022年下達機密的《79號文件》,要求金融、能源和其國有企業在2027年之前更換電腦系統中的外國軟體。所以像戴爾(Dell)、IBM、思科(Cisco Systems)、蘋果這些設備都陸續被中國廠牌產品取代。

    中國北京的華為旗艦店展示新款Pura 70系列智慧型手機。路透社


    美中貿易戰提升到科技戰,2019年中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中國政府反手加碼投資華為。華為總部所在地深圳市政府投資設立晶圓廠,以確保華為獲得足夠國產晶片和其他技術支援;華為則轉移技術專利與人才給這家官股公司。中國政府全力支撐被西方抵制的華為,華為財報顯示,過去五年間華為共獲得近30億美元的政府補助。此外,光是2023年就有超過300份、價值50億人民幣以上的政府採購合約明白要求產品規格要搭載華為鯤鵬處理器。

    美國封殺華為自己反受創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去年華為推出支援5G的Mate60 Pro手機,它採用的麒麟9000晶片是在沒有西方技術友援下自主研發的。雖然外界高度懷疑在西方技術抵制下華為沒有能力再向上推進,但這款產品卻激發了中國消費者的愛國心而捨iPhone購買華為手機,導致iPhone在中國銷量大跌。在價位5000人民幣以上高檔手機中,華為Pura70銷售量勝出iPhone15。

    即使美國全力封殺,華為在中國政府財政與政策支援下還是沒被打死,反而讓蘋果受傷不輕,甚至反挫美國整體經濟──蘋果在中國業績不佳,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掌理的投資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拋售持蘋果股權近半數,美股也因而受衝擊。

    習近平稱中國經濟是靠「雙循環」支撐,「內循環」(也就是內需)因為通縮而奄奄一息,就只得加把勁搞「外循環」(亦即外銷)。「出口創匯」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變的目標,但也因廉價傾銷引發美、歐,以及開發中國的保護主義抬頭,對中國提高關稅、展開反傾銷調查等。最近中國電動車高速開向全球就是一例,美國、歐盟要反制,甚至中國的金磚盟友巴西也受不了。

    中國面對反制仍可鯨吞蠶食

    近十年來看到愈來愈多對中國走向全球的反挫──中國政府與企業對外擴張有如在重蹈帝國主義擴張路徑、低價產品傾銷重傷各國普羅大眾,一帶一路還讓各參與的小國陷入債務危機……。這些負面效應也引起各國反制,包括拜登透過G-7平台發起「重建美好未來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計畫。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即使中國對外擴張的行徑遭受許多批判,但中國還是在全球南方斬獲不小。《經濟學人》(Economist)最近一期封面故事就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Chinese business goes global)──也許覺得這是個老掉牙議題,但問題就在於當各國持續反制中國對外擴張,中國還能在全球繼續鯨吞蠶食:

    當富裕國家高築貿易壁壘,拒太陽能板和電動車等中國商品於門外,一些中國企業正試圖將生產轉移至全球南方以規避限制。在此同時,向新興市場銷售產品本身也變得更具吸引力。中國政府與全球南方建立外交關係的努力為這些公司的發展鋪路,特別是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的一兆美元基建投資。隨著西方內捲,中國和其他新興世界國家的關係也愈見密切。

    《經濟學人》近年來不時「唱紅」中國經濟,有些論調甚至已違背了這個媒體百餘年來遵循的古典自由主義原則。不過,《經濟學人》的確提醒了我們一點,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在西方抵制下中國很快學會變通,被美國抵制的TikTok,在東協國家與當地企業合資成功發展電商業務;中國汽車廠與歐洲車廠合作在當地設廠,「在地化」減低反彈,也有利於歐洲車商進入中國市場。

    華為的老板、軍人退伍的任正非把華為比擬為二戰期間墜毀在湖泊中的一架蘇聯伊爾─2( Il-2)軍機「飛行坦克」(Flying Tank),這架軍機前幾年被打撈出來並修復重新飛上天,任正非要員工效法這架軍機「英雄自古多磨難。」

    「英雄」也罷、 「打不死的蟑螂」也罷,即使不想唱紅中國,但在唱衰它之前,也得審慎地看對這個對手,莫輕乎它的求生能力。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顧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