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說軍武】台海新威脅!中國新型無人潛艦曝光 淺水設計、體積遠大於美「殺人鯨」艦

    2025-02-15 07:10 / 作者 郭宏章
    中共解放軍首艘水下無人載具(水下無人潛航器)HSU-001於2019.10.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慶祝大會閱兵時亮相。環球時報
    國際潛艦專家潛艦研究觀察家「HI・蘇頓」日前點出中國新型潛艦發展情報,有美國分析師從衛星影像發現,在中國廣州造船廠的浮動碼頭上有一艘沒有帆罩設計的潛艦,採用新型「X」形尾舵,研判極可能是全新設計的無人潛艦,恐是針對水深較淺的台灣海峽設計。軍方智庫、國防院所長蘇紫雲指出,中國此一新型無人潛艦,或稱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事實上其前身的偵搜型於2019年就已經亮相,但若發展為攻擊型,勢必對台海防衛造成壓力。

    國際潛艦專家蘇頓(HI Sutton)在「海軍新聞」(Naval News)撰文指中國新型無人潛艦(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現蹤廣州造船廠龍穴島的浮動碼頭(左下角小圖)。Naval News


    潛艦專家蘇頓(H I Sutton)今年2月3日前在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海軍新聞》(Naval News)上以「中國未被報導過的新型潛艦讓西方持續猜測」(New Unreported Submarine In China Leaves West Guessing)為題發表文章指出,美國國防分析師安德森(Anderson)觀察,表示在中國廣州造船廠一艘沒有帆罩,並採X型尾舵,造型現代化的新型潛艦,被衛星偵察拍攝到,尺寸可能是美國無人潛艦(大型無人水下載具Extra Large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 , XLUUV,或稱「超大型無人潛航器」)「殺人鯨」(Orca)的6到8倍大。

    蘇頓(H I Sutton)文章指出,中國目前並未對外公布新潛艦艦型名稱與相關性能資料,於是採取「排除法」,認為新潛艦完全不同於先前曾經曝光的各型潛艦。因此,蘇頓研判,合理的解釋是可能用於深度較淺的水域作戰,或者用於運送特種部隊的新型潛艦。由於新潛艦為「無帆」設計,也不排除可能是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XLUUV)。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指出,事實上,此類型的無人潛艦,在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大閱兵時,就讓此一系列的無人潛艦的前身、型號為HSU001「水下無人潛航器」曝光,當時閱兵展示的無人潛艦應為偵察型,而這次美國國防分析師安德森在衛星空照中發現的中國新型無人潛艦(或無人水下載具)體型比前者更大,很可能可以搭載魚雷,就會成為攻擊型的無人潛艦。從各種跡象來看,應該是預量產型,也就是原型艦。

    美國軍事網站「海軍新聞」(Naval News)報導中國新型無人潛艦(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現蹤廣州造船廠的浮動碼頭,體型比美國殺人鯨(Orca)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更大。Naval News


    在進一步分析中國此一新式攻擊型無人潛艦(或稱「無人水下載具」、「水下無人潛航器」等)之前,先對照偵察型的HSU001「水下無人潛航器」,根據各方資訊指出,HSU001長約5公尺,直徑約1公尺,排水量約3噸,續航力可達1個月。該無人載具背部有可摺疊的光電桅杆和天線,用以探測和傳輸數據。

    HSU001可隨中共的航空母艦、萬噸大型驅逐艦、核子潛艦出海,執行獵雷、跟蹤、偵察、清理安全航道等多重任務。據了解,被中共解放軍歸類為「海軍智能化平台」的HSU001無人潛航器,交由南部戰區海軍某綜合保障基地。而中共解放軍南部戰區的保障基地於2019年組建,主要擔負後勤補給、裝備保障、港口勤務、安全警戒等多樣化任務,是中共海軍部隊轉型發展的新型保障力量。

    蘇頓(H I Sutton)根據衛星圖像估計,這艘新型潛艦長約45公尺、寬約5公尺。與日前在武昌造船廠下水的041型核動力潛艦不同;新型潛艦相對較小,應該並非不同核子動力。

    時任美國海軍副助理部長無人系統主任多蘿西‧恩格爾哈特(Dorothy Engelhardt)於2022.4.28在美國加州亨廷頓海灘的命名儀式上為 「殺人鯨」超大型水下無人載具(Orca XLUUV)系統(或稱無人潛艦)命名。美國海軍


    蘇頓也比對先前紀錄,中國建造無帆潛艦多為實驗性質,此一新潛艦或許是某一型載人潛艦的原型艦。但也可能是可能是無人潛艦,因為沒有船員需要在海上使用高於水線的檢修塔,所以省略帆罩設計。蘇頓指出,如果這艘新型潛艦真是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那將是世界目前已知最大的真正「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比艦身長16公尺的美國「虎鯨」超大無人水下載具還要大好幾倍。

    蘇紫雲則直言,中國在無人水下載具/無人潛艦方面的研究已經領先全世界了,因為中國的確非常重視「不對稱戰力」,天上飛的無人機全系列都有,還有地上跑的包括機械狗,無人運輸車也已經在東部與南部戰區演訓時出現。另外,水上跑的無人船,比較特別的都是在廣州造船廠的區域進行測試建造,其無人船的群組規模已有60艘。

    蘇紫雲坦言,在無人機方面,美國的確是領先,但是在無人地面裝備跟無人水面、無人水下裝備方面,這部分卻是中共反而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美國軍事網站「防衛日報」(Defense Daily)2022年9月曾報導,指美國聯邦審計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就曾對美國殺人鯨(Orca)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進度落後提出報告,指美國海軍的美國殺人鯨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專案,比原計劃至少晚了3年,且成本高出64%。顯示出美國確實在超大型水下無人載具方面可能已被中國超車。

    中科院研製「慧龍」無人水下測試載台,為國軍發展水下無人載具(無人潛艇)踏出科研第一步,載台為龍德造船廠製造。2024年已至外海進行海上測試。圖為2024.8.09 慧龍無人載具於宜蘭蘇澳商港第三港渠內首次下水測試。照片截自李忠衛YouTube影片


    以目前中國積極發展無人潛艦/無人水下載具的趨勢來看,台灣若要反制,蘇紫雲認為,將會面對比較大的挑戰。因為這種無人潛艦/無人水下載具的噪音以及聲納的反射面積,都比一般核子動力潛艦或是傳統柴電動力潛艦來得小。

    其次,蘇紫雲也指出,中國發展的這些大型無人水下載具(水下艦),應該是用於區域拒止A2/AD,也就是在第一島鏈外圍阻絕美國海軍艦隊對台灣馳援。

    國軍若要對於中國無人水下載具這類技術加以反制的話,比較好的方法,可能要考慮在巴士海峽部署水下聽音系統,來偵測中國大型無人水下載具的動態,也就是補強被動偵測能力。

    2023年6月20日,加拿大皇家空軍的士兵在「極光」海上偵察機(CP-140 Aurora)投放聲納浮標,協助搜索泰坦號。路透社


    由於在HSU-001水下無人載具2019年服役後,這次曝光的攻擊型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無人潛艦)已經不是中國第一種這類水下無人系統了,因此台灣除了水下偵測能力必須補強之外,考慮到這類系統充電需求比較小,也就是不像是傳統動力潛艦要在48小時內就要浮上水面,啟動發動機對電瓶進行充電一次,因此水面的偵蒐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因此除了被動偵測聽音之外,也需要在水面投放聲納浮標,用主動聲納去偵測無人水下載具。

    蘇紫雲進一步指出,在以主動聲納找到中共解放軍這類大型無人水下載具行蹤與位置之後,海軍可以使用傳統的Mk46輕型魚雷對其發動攻擊,是比較有機會成功擊沈的。因為對付這類中小型的水下目標,美製的Mk46魚雷確實是反制的主力武器。

    同樣在被動防禦方面,要防範無人水下載具的攻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軍港出入口部署的「防潛網」,可能也要「復古」再度拿來部署了。

    空軍P-3C反潛機可投放主動聲納浮標,偵測無人水下載具。資料圖2024.1.30空軍6聯隊P-3C春節加強戰備任務整備,前為MK-45魚雷。郭宏章攝


    蘇紫雲指出,在二戰期間,各國的軍港出入口都會有一艘駁船拖著「防潛網」,作用在於阻絕敵人的迷你潛艦出入。

    事實上,日本當年偷襲美國珍珠港基地時,後來確實發現日軍駕駛的迷你潛艦潛入珍珠港,後來有研究者考據,找出當時有記錄到魚雷的航跡,日軍迷你潛艦非常有可能在當時也擊沈美軍艦艇。英國海軍也曾使用迷你潛艦擊沈當時「軸心國」的義大利戰艦。蘇紫雲強調,二戰時期的迷你潛艦是有人操作的,跟現在無人載具有所不同。且從戰史可以借鑑,現在無人水下載具可能比當時的迷你潛艦更具有威脅性。

    蘇紫雲進一步建議,主動防禦,會是對付中共無人水下載具(無人潛艦)更好的方法。台灣可以進行研發無人水下載具(無人潛艦)來對中共進行反制。蘇紫雲點出,台灣也自力發展了100噸級的無人水下載具,那就是中科院的「慧龍專案」無人潛艦研發計畫。

    台灣的國造潛艦IDS將配備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MK48 MOD6 AT長程重型魚雷,洛馬2023年3月仍宣布持續為美國海軍提升MK48魚雷聲納性能。洛克希德馬丁


    中科院2020年委託龍德造船廠打造的慧龍專案無人潛艇,長約30公尺、寬度6公尺,2023年底完工。中科院對外稱「慧龍」無人潛艇為測試儎台,並未公布其武裝能力。2024年8月9日,慧龍「水下無人測試儎台」首度於宜蘭蘇澳蘇澳商港第三港渠下水測試,吸引軍事迷前往拍攝。據了解,2024年下半年「慧龍」無人潛艇也在蘇澳外海完成海上測試。

    中科院「慧龍」水下測試儎台於2024年在宜蘭蘇澳龍德造船廠內,其艇艏可見兩個方形魚雷發射管開口,因此被認為是具有武裝能力的無人潛艇。照片李忠衛提供


    對於媒體向中科院探詢慧龍計畫,中科院均強調其目的在於「驗證多項科研計畫的測試平台」,是為了汲取國內新創學術研究,發展軍、民通用關鍵技術、拓展海洋資源運用。但是從網友拍攝到的畫面卻可以看到,慧龍專案無人潛艇艇艏有兩個方形魚雷發射管開口,顯見「慧龍」具有發射魚雷的潛力。

    中科院去年也曾在「2024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展出軍民通用的開發之船舶鋰電池系統,強調該系統通過軍規等級船舶振動、衝擊測試,並模擬電池系統持續承受海上波浪外力與推進馬達共振過程中仍可穩定供電,另其電池系統在材料設計選用亦著重防水與耐腐蝕等設計考量,還導入防延燒設計,大幅提升水用電動載具系統之供電可靠度與安全性。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在「2024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展出軍民通用的開發之船舶鋰電池系統,可用於無人水下載具(UUV)與軍用潛艦。已通過軍規等級船舶振動、衝擊測試,可持續承受海上波浪與馬達共振過程穩定供電,且能防止延燒。中科院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行研發軍民通用的開發之船舶鋰電池系統模組內部,導入防延燒設計,降低並壓制異常發生時單一電芯之千度以上高溫至數百度等級,可避免侷限空間中電池熱失控造成整艘載具連環的電池危害。中科院


    中科院指出,未來船舶鋰電池系統除了軍事應用的艦艇、潛艦電動化,亦可用於民用觀光船舶、UUV(無人水下載具)電動化等領域,創造更多水用無人電動載具技術之產業價值。這也令外界聯想到,「慧龍」無人潛艇的動力核心,應該就是中科院自行研發的船舶鋰電池。

    中科院研製「慧龍」無人水下測試載台,為國軍發展水下無人載具(無人潛艇)踏出科研第一步,載台為龍德造船廠製造。2024年已至外海進行海上測試。圖為2024.8.09 慧龍無人載具於宜蘭蘇澳商港第三港渠內首次下水測試。照片截自李忠衛YouTube影片


    蘇紫雲分析,儘管中科院表示「慧龍」無人潛艇/水下載具是實驗儎台,事實上整體設計架構不錯,建議軍方可以考慮進一步發展無人潛艦(水下載具)發展。這樣國軍可以具備主動防禦能力,讓中共要分攤資源去反制這種無人水下載具,也算某種程度的「轉守為攻」。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