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預算僵局難解,立法院長韓國瑜(右)下午召集朝野協商。資料照片,中央社
立法院長韓國瑜今(2/18)下午將針對總預算後續處理事宜進行朝野協商,已經三讀的總預算,還能怎麼解套;行政院會不會提出史上頭一次的總預算「覆議」,都是外界關注焦點,將影響接下來大罷免的後續,以及政治情勢。
中央政府今年度總預算案,在1月21日立法院三讀後已快滿月,迄今,到底刪減多少金額還算不出來,所以遲遲不能送出立法院,更遑論總統公布;荒謬的爛帳讓全台大罷免氣氛衝上新高,幾乎每一位國民黨的區域立委都有在第一階段連署達標,可見民怨這把火燒得多炙熱。
總統賴清德上週召集五院會商,韓國瑜會中拋出追加減預算,盼能消消這份怨氣,但主計處洋洋灑灑列了12項窒礙難行之處,從刪減總數兜不攏、部分刪減提案高過原列預算數,到刪減數額影響機關運作等。實難看出這項爭議怎麼化解,政院提出覆議案看來無可避免。
其實,立法院審議預算與行政單位發生衝突,這非史上頭一遭。
前總統陳水扁任內,也是朝小野大局面,審查9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時,當時立院審議時,將歲入減列805億6493億元,刪減率6.01%,創下當時新高。歲出部分,共刪減120億2411萬元,也創下當時刪減最低紀錄,歲出歲入審議結果,短差685億4082萬元。
立法院在2002年1月8日三讀通過,並於1月31日、2月7日兩度咨請總統公布,陳水扁才在2月15日公布該預算。當時2月1日剛接下閣揆的游錫堃去函立法院,表達執行上確實有困難之處。
立法院經過三次朝野協商,最後同意授權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與游錫堃進行兩院協商,最後在兩院院長簽署協商協議,減列支出685億元,並於院會中通過。政院隨後依照結論進行總預算的調整。
當然,當年的情況與現狀並不相同,當時立法院長是王金平,也非現在的韓國瑜。但可以借鏡的是,朝野有沒有心要解決問題,願意坐下來好好談,讓政府運作得以進行。
如果,下午的協商真的有進展,那來看看可以怎麼做。
首先,立法院已經把可以自己的議事程序路堵死,「復議」早在當時三讀通過後,就一併被處理掉了。現在能夠解套的方式,大概剩下兩個途徑,一是循2002年時的模式,授權兩院院長協商;二是朝野黨團都同意行政院的「覆議」,讓總預算審查,有重新檢視的機會。
授權兩院院長協商,可以想見的,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是否願意交出這項「權力」給韓國瑜?讓自己沒有置喙的餘地,恐怕第一個就不同意。
那麼,透過覆議,讓總預算重新來過?要重新到怎樣的地步?最簡單的方式,至少明確刪減的原則,確實算出刪減數額,但,依照現在的內容刪減數額龐大,狀似也解決不了行政單位現在喊出的政務無法推行,要是行政單位可接受,現在高聲吶喊的「XXX不能做」、「OOO推不動」,不就被打臉了?
再退一步,朝野黨團回到二讀時重新提案,委員會審查的刪、凍數額不變,畢竟是經過實質討論的,朝野黨團在重新針對總預算案提案。若能走到這一步,拜託立法院議事處要發揮功能,一案不兩刪的原則請守好,從大不從小的標準也確立,重回馬拉松表決的輪迴中。
當然,也可以全部打掉重練,一切從頭來過,從委員會的審查重新開始,但這實在太曠日費時,已經進入大罷免的政治氛圍下,立委諸公應該也無心思好好再審查。
但這些的前提,都在於朝野黨團必須願意協商,有一個共識,才有處理的空間。然而,朝野三黨團態度都很強硬,藍白狀似沒有認錯和妥協空間,綠營也已把戰場轉向罷免案上,總預算的僵局恐怕終將成為罷免戰場上的柴火。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因果之間,當時舉手開心贊同胡亂刪砍預算的國民黨立委,現在回頭看看那些荒謬提案,以及各地民團掀起的怒火,要是再重回1月20日那天,表決器的贊同,不知道還按不按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