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軍去年於屏東準備軍演情景。路透社
美國《國防新聞週刊》報導指出,台灣現在將軍事訓練的重點,重新聚焦在現實威脅情境,以因應中國新的戰術演變。報導引述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和美國防部前助理部長薛瑞福指出,這與美國支持台灣軍隊在台灣與美國的訓練相輔相成。
該刊指稱,過去曾多次目睹台灣軍演,但往往看似與現代戰爭脫節的公式化、精心設計的演習。美國觀察家和顧問也指出,台灣軍事訓練缺乏現實感是一個問題。
不過,台灣新發布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指出,台灣軍方將強調要「建構現實的戰場環境,用於聯合訓練和演習、對抗演習和實彈射擊練習,以在接近真實的戰鬥條件下驗證其結果」,以「因應敵人多樣化威脅和戰場快速變化」。
報導引述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表示,台灣國防部的評估顯示台灣極為渴望改善軍事訓練,「訓練是亟待進步的一個重要領域」,而「這與美國願意放寬過去政治局限、支持擴大在台灣和美國的訓練是相輔相成的。」
美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部前助理部長、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3月底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表示,華盛頓必須在訓練台灣軍隊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數十年來這些都是禁忌,現在我們讓他們變得更專業、更熟練,因為他們更加重視訓練。」
報導也引述中國戰術持續演變,最新例子是解放軍引進顯然是為侵台量身訂做的新型登陸駁船。透過將三艘駁船相連,可形成一條長達800公尺的「 登陸橋」,可供民用或海軍艦艇停泊並直接在海灘上卸載設備,換言之,解放軍可以藉此運送後續部隊,突破兩棲登陸侵台的後勤瓶頸。
由於地形和環境條件,2049計畫研究所先前認定、台灣適合大規模兩棲登陸的海灘僅有14處。這些新型駁船擴大潛在登陸點的數量,使台灣國防規劃人員的決策更加複雜。
韓儒伯也表示,最新的國防評估報告顯示台灣「正在努力應對所有威脅」。他也認為台灣已經足夠重視解放軍的威脅。例如,「國防開支在過去八年裡倍增,美國的支持即使不是在所有領域,也在許多領域有所提高。」
關於台灣國防工作,他指出「確實存在一些亮點,例如阻止動態入侵。但在灰色地帶、封鎖和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仍要多多努力。」
報導最後指出,今年的大型「漢光」演習於4月5日開始兵推,實兵演習將於7月8 日至18日進行,共有2萬人參與。台灣軍方立即有機會展現訓練水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