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黨從國會多數走向罷免多數之路。資料照,周永受攝
國民黨去年(2025)在立委選舉中結合泛藍盟友蠃得54席,重回國會第一大黨,當時黨主席朱立倫政治宣傳,這是人民對於國民黨的重大付託。同時,國民黨推出韓國瑜、江啟臣搭檔奪下國會正副龍頭。且國民黨結合民眾黨8席立委以過半優勢橫掃國會,理應成功壓制打破8年魔咒的民進黨第三任期領導人賴清德。
賴政府週年前夕,朱立倫未佔上風,因國民黨地方黨部遭搜查、黨工遭約談深陷死亡連署案政治與司法風暴,朱公開把總統賴清德比作納粹頭子希特勒,非僅讓台灣社會錯愕,更引來德國、以色列與歐盟各國罕見的強烈譴責。
大罷免公民聲浪 戳破藍白脆弱多數假象此外,公民團體幾個月來對國民黨立委發動大罷免潮,第二階段連署至少有30件、過半罷藍委案達門檻,反觀罷綠委案無一達標。民眾黨袖手旁觀,國民黨無招架之力。昔日藍白合國會脆弱多數的假象,已經被一群希望有正常國會、理性討論議程,不樂見立法綁架行政與預算因此摧毀國政的公民力量所導正。
儘管賴清德上任前未邀馬英九、朱立倫、柯文哲等在野領袖喝「大和解咖啡」,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與韓國瑜溝通未必順暢,國眾兩黨鞭傅崐萁、黃國昌各踞山頭,立法院儼然朝野火藥庫。但美中框架下兩岸外交危機四伏,經濟、能源、房價上漲、就業短缺等挑戰,不僅是賴清德的挑戰,在野黨也有責任。
賴清德遞出橄欖枝的樣態,或許討不到在野黨歡心。但國眾兩黨主席朱立倫、黃國昌肩上也有擔子,同樣可以做出積極貢獻。藍白兩黨做出何等政治選擇?在立院強推國會改革法案,涉及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聽證權、調查等;114年度中央總預算案共計減列約2075億元,刪減金額創下史上新高。
行政院認為窒礙難行,先後針對國會改革法案、《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變相提高罷免門檻、《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妨礙憲法法庭運作等提出覆議案,均遭否決。更不要說藍白聯手通過的諸多法案。民進黨認為,討論不充分、協商只過水、黑箱喬條文、程序不正義,就是這屆立法院藍白通過法案四大惡行。
操作「大撒幣、多放假」 在野盤算政治味濃用政治學的「膽小鬼賽局」(chicken game)形容520周年的朝野局勢,再貼切不過。這一名稱的由來是一種危險遊戲,兩名車手相對驅車而行。如果有一方轉彎,而另一方沒有,那麼轉彎的一方會被恥笑為「膽小鬼」(chicken),另一方勝出;但如果兩人都拒絕轉彎,任由兩車相撞,最終將是零和遊戲。
在大罷免潮席捲台灣、公民運動響徹雲霄後,國民黨終於「轉彎」。藍營主張每人普發萬元現金「還錢於民」,並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法「還假於民」。藍白多數推動貌似民生法案,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政治味十足。
執政黨認為修法擬增指定預算支出,有違憲及違反《預算法》之虞,一次性發紅包,也無助經濟發展、排擠產業預算。至於行政院因應美國高關稅提出4100億元特別預算案,藍白質疑給勞工與產業的僅930億元,占22.7%,其餘都在偷渡、想大撒幣。朝野在大罷免催化下,從全武行轉型為柔性交鋒。
賴政府執政未見和解跡象,藍白繼續行使國會多數暴力。一年來台灣政治僵局未解。在野黨沒有勇氣提出倒閣案,賦予賴總統解散國會與否的尚方寶劍。自陷困境的國民黨,眼前只剩挺過大罷免或遭淹沒一途,讓民意決定到底藍白繼續多數,或讓民進黨過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