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決戰倒數】台中反罷掀熱戰 「藍白合」能助盧系三少?要先催出這些票

    2025-07-20 07:5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台中市區3席立委的罷免之戰裡,能否吸納淺藍族群跟中間選民的,將成為關鍵。吳尚軒攝
    決戰中台灣是歷屆大選必喊口號!台中市因地緣關係,向來被視為是台灣的「搖擺州」,2024大選在藍白合下,國民黨以35萬票成功翻轉,拿回原市區三席立委(中四廖偉翔、中五黃健豪、中六羅廷瑋),但這次大罷免,這三選區卻在二階連署殺出近15萬份連署,相當可觀。在藍綠地方結構勢均力敵的態勢上,由素人、公民團體組成的罷免團隊,要突破中間選民,甚至是淺藍族群,更要吸收白營支持者,力求另類「藍白合」,三度翻轉台中。

    「過去這麼多年,民進黨讓台灣慢慢走向專制獨裁⋯⋯人民受夠了綠能你不能的雙標!」7月的台中空氣火熱,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站上洲際球場舞台發出怒吼,跟他同一陣線的,有立法院長韓國瑜、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以及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等面對罷免危機的立委;這場晚會最後由市長盧秀燕收尾,高喊:「藍白合了,為人民而合!」

    台中市長盧秀燕、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合體反罷免。資料照,周志豪攝


    越過市區,超過2000名力挺罷免的民眾擠在水安宮前的小小廣場上,「大罷免、大成功」的呼喊在都市的鋼筋峽谷裡不斷迴盪,罷免方的晚會,除了邀來前立委陳柏惟、民進黨議員助陣,「鷹爸」徐柏岳與退將邱衛邦也紛紛站上舞台,高喊如今親共、舔共的中國國民黨,哪裡有臉面對蔣公,標誌自己才是真正守護中華民國的正藍軍,場邊除了罷免旗幟外,中華民國國旗與台灣獨立大旗,也罕見地並列揮動。

    不難發現這些論述有意爭取泛藍目光,而各方人士也分析,對於7月26日將登場的大罷免投票,台中市區這3席的關鍵正是「藍白合」:不是盧昌同台的藍白合,而是罷免方能否爭取淺藍與上次投白的中間選民支持。

    柯文哲在上次參選總統,對於台中市這樣的「搖擺州」影響甚大。資料照,廖瑞祥攝


    「台灣搖擺州」藍綠難獨大 中間選民成關鍵

    整體來說,台灣的政治版圖被視為南綠北藍,坐落於中間的台中則被看作是搖擺州,藍綠沒有明顯優勢。從歷屆大選結果來看,藍綠在此分別勝出4次跟3次,此外2024年大選中,第三勢力的民眾黨在此得票亮眼,再再說明了此特性;地方人士分析,台中市區加上縣區面積超過2000公里,從海到山幅員廣大、發展歷史悠久,近年隨都市開發又有大量外來人口移入,縣市升格13年來,人口從268萬成長到破286萬,「這種環境最容易成為中間選區。」

    他也認為,去年藍營在台中大勝,除人民對民進黨執政的倦怠,去年柯文哲挺羅廷瑋、廖偉翔,正吸納了非傳統藍綠結構的選民,而這次也可看到,相較於民眾黨在其他區對罷免採取觀望立場,黃國昌早早就開始幫羅廷瑋站台、與3人合拍廣告,就是有意在台中複製此一模式,但對是否有助於反罷免,仍有待觀察。

    隨著都市開發,台中市近年來有大量人口移入。吳尚軒攝


    「無庸置疑,現在選情越來越熱。」民進黨台中市議員黃守達也直言,民進黨這次全力協助公民團體,甚至比他自己選舉還累,他認為大罷免無法用過去政治版圖的邏輯評估,過去罷免多是單一立委、市長,且多有一方冷處理,但如今是大罷免,台中又是雙方都火力全開,而他保持樂觀,認為目前國民黨仍以傳統動員的方式防守,無法訴求更多選民支持,「因為討厭民進黨,所以要守護羅廷瑋,這邏輯建立不起來」,目前關鍵,正在於誰更有意願去投票。

    民進黨台中市議員江肇國也指出,盧市政府已下達指令「熱戰」,要求基層全力催票,對於藍白合,他則評估效果已經下降許多,當時柯文哲的民眾黨,跟現在黃國昌領導、在立院跟國民黨合作的民眾黨不太一樣,「所以效力完全不同」,而在黃國昌與藍委合拍的廣告也可以看到,說詞只剩下:「他們沒有貪汙、也沒有違法,為什麼要罷免?」立論相當薄弱,恐怕難以吸引過去的白營支持者出門投票。

    隨著投票時間逼近,罷免戰況越見火熱。吳尚軒攝


    江肇國也指出隱憂,他認為罷免雖然在網路上討論聲量高,但在現實生活裡卻有很大落差,會討論這件事的民眾並不多,也可以看到,藍白目前試圖把罷免打成民進黨發動、作亂,導致選民對這場投票的意義感到混淆、不夠明確,所以有些中間選民,甚至淺藍,即便覺得國民黨已經不行了,但是投票的動機還是不高

    打中華民國牌盼喚醒正藍軍 另類藍白合有機會發酵?

    「我們現在行使的,是國父孫中山主張人民擁有的憲法權利」,宣傳車駛過台中街頭,車頂上的罷團代表一一細數:「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呼喚希望守護中華民國的民眾,投票時間倒數,志工人數僅有數百人的罷團,還得更努力喚醒市區96萬選舉人口。

    儘管是搖擺州,但在地方選舉上,過去30年來,除了民進黨籍的張溫鷹、林佳龍各曾擔任4年市長以外,其他時間以來,台中市政府一直都由國民黨執政,市議會更未曾由綠營主導過,在此情勢下,如何在基本盤外爭取淺藍甚至正藍支持,也是罷團的考驗,鷹爸助講時也特別秀出蔣公畫像,高呼只要有5%正藍軍覺醒,再加上白軍,「就可以讓假藍軍崩潰。」

    「保衛中華民國」是此次罷免中許多退役將領主打的訴求。吳尚軒攝


    今年47歲的阿狗自認是泛藍,她認為過去台灣局勢不穩定,威權體制是必要之惡,而國民黨也在各政府部門、階層培養出技術人才,能夠有效治理國家,上次選舉更支持廖偉翔,就是希望能把年輕人送進國會,「沒想到他一上去就變小丑。」

    覺醒的議題是切身之痛,去年罹癌歷經兩次大手術的她,眼見國民黨對健保開刀,更企圖放寬中配取得身分證、使用健保門檻,讓她大感危機,「沒能力沒關係,但是你不能蠢;他們聯手推很多法案,我無法理解」,加上立法過程往往碾壓通過,也讓她更感到憤怒,在術後挺身擔任罷免志工。

    國民黨對中國的態度,影響了過去的支持者是否轉向。吳尚軒攝


    罷免羅廷瑋團隊代表Eva則表示,一路走到現在,其實不少深藍背景的人會在背後默默聲援,因此他們也有針對知識藍、菁英藍設計文宣,說明現在親共、舔共的國民黨,已經不是過去反共的國民黨,並在如東區等眷村較多的區域發放。

    「國民黨一直想打成藍綠對決,這樣它們贏面會比較高。」罷免黃健豪團隊代表「台中衣美局」分析,罷免一直都是公民團體發起、民進黨被動協助,他們之所以站出來,就是因為現在的國民黨極度親中、親共,才要透過罷免守護下一代,而他們收連署時就遇過許多國民黨黨員、泛藍軍公教人員,志工團也有上次投給民眾黨而後悔的人。

    面對不同族群居住的地區,罷團也準備了不同策略。吳尚軒攝


    租屋補助、育兒津貼受影響 喚醒中間選民要靠「政策翻譯」

    回顧藍營主導的反罷免晚會上,盧秀燕喊話賴清德:「我台中人還在幫你救災!」對此,地方人士指出,盧秀燕擅長營造被中央冷落的失落感,來呼喚選民意識,上次選舉大打捷運藍線延宕、操作台中火力發電廠議題,或日前台南國家美術館成立時,高呼台中沒有美術館,都是同樣的操作,類似在地、民生議題往往也容易吸引中間選民。

    同時,3名立委近期也再度拍攝短片,高呼如果他們被罷免,沒有人會再為了台中的空汙說話。

    台中火力發電廠是盧秀燕反覆提起的議題。資料照,廖瑞祥攝


    衣美局則認為,他們也要把議題導向更切身的部分,台中有許多新移入的中間選民,雖然看似不關心政治,「但當講到租屋補助、育兒津貼可能受影響時,他們也會正視」,要說服中間選民,有賴不同背景的志工協助,有人是文化工作者,可以清楚說明刪除文化補助的影響,也有軍警告訴他們,提高退休待遇、薪資反倒可能排擠裝備預算,此外也有人是農業、教職等背景,可以清楚、快速地把修法內容轉換成實際影響讓民眾了解,讓他們說服本來支持藍白的選民,反過來支持罷免。

    然而,另一批非藍非綠的選民則更難攻克。回顧總統選舉,民眾黨在29歲以下族群大有斬獲,在外界建立「年輕人都小草」的形象。如今要呼喚這些人走進投票所,恐怕不容易。

    租屋、育兒補貼等民生議題受到影響時,也會讓許多選民選擇站出來。吳尚軒攝


    「怎麼只有我?」年輕族群反應冷 靠潮流小物、樂團吸目光

    剛從高中畢業的育仁,是罷免羅廷瑋團隊裡唯一還沒有投票權的志工,小時候看電影《返校》激起對轉型正義的關注,再到青鳥行動點火,讓他毅然在大學放榜後投入罷免行動,對此他也感嘆,周遭不少朋友都是政治冷感,「我有時候也會覺得很無力,怎麼只有我?公民團體還是需要年輕人的聲音。」

    年輕族群在這次罷免裡成為少數族群,也讓志工感到灰心。吳尚軒攝


    同屬罷免羅廷瑋團隊、正在就讀大學的小Y(化名)也同感無奈,他直言自己在大學裡常感覺像「平行時空」,要跟朋友談罷免時,最常遇到的反應就是:「我沒在關心這個。」關注的人非常少,他認為這和資訊管道有關,學生往往透過社群接觸資訊,然而目前的演算法高度分流,「追星的人,社群上只有追星的訊息,玩電玩就只會看到電玩資訊」,也造成儘管大家生活在同一環境裡,卻像是在不同世界。

    罷免羅廷瑋團隊代表Jeff也是30歲以下代表,他認為,民進黨到現在執政已經將近10年,對20歲左右的青年來說,許多過去的改變對他們來說理所當然,而年輕人也有反體制、反威權的性格,恰巧白營又扮演反對者,正好吸納了這些族群。但如今柯文哲的吸引力已經式微,他也在思考如何吸引這些人,比如選百貨商圈等年輕族群會去的地方宣講、舉牌,「被他們看到是第一個重點,先讓他們認知到有這件事」,然後透過可愛、吸睛的文宣小物,讓他們願意慢慢理解資訊。

    對於年輕選民,罷團也苦思在各商圈進行宣傳,或透過影片等方式求關注。吳尚軒攝


    同是30歲以下代表,罷免廖偉翔團隊發言人高凡璽也同意,投票對大多台灣人來說是熟悉的動作,所以策略是盡可能讓更多人瞭解這些事,像是邀請支持者跟看板、布條或罷免小物合照後po上網,尤其希望讓年輕族群注意到,「我們想說的就是,可不可以至少多關心一下台中、關心一下立法院,然後你再來做這個選擇。」

    育仁也指出,如樂團拍謝少年,在大港開唱時演唱了《時代看顧正義的人》聲援大罷免,年輕人、學生都很喜歡聽團,其實許多樂團也都會把社會議題融入歌曲,或近來影視界大串連拍影片宣傳,這些都是有機會讓年輕人聽到的聲音。

    拍謝少年於大港開唱演出時,台下舉滿各色旗幟。資料照,出日音樂提供。


    「人民才能說服人民」 撐到最後就有希望

    重重策略、交互串連下成果如何?記者多次跟隨罷團志工深入巷弄掃街,儘管不少支持者表態比讚、送飲料,也有反對者嗆聲比中指,但相對來說,仍有約半數民眾一臉茫然,直問:「又有選舉喔?」「什麼是罷免?」但也無意願聽志工說明,面對舊市區三個選區合計高達96萬投票人口,人力稀薄的志工們也常感氣餒。

    其實對志工來說,最大挑戰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不同於政黨選舉有足夠資源進行民調、解讀數據,公民組成的罷團對如何預估選情,其實一度陷入膠著,一名罷團志工就私下坦言,茫無目標下,就有不少志工氣餒到想放棄,「他們覺得接下來就是民進黨的事,我們一般人沒什麼影響力」,各地不少罷團內部也都曾為此爭執。

    無法評估拉票成效,也讓許多志工陷入焦慮。吳尚軒攝


    Jeff則指出,三階之後急迫性無法量化,「不會有什麼5天要收500份連署,我只能不斷呼籲你要來投票」,因此他們必須設法維持志工的能量、避免過度焦慮,比方說透過物資來量化,「像是給他目標一天發500份文宣,讓他知道自己到底付出到哪裡」,而對外來說,宣講的效果其實也在遞減,他們也不斷嘗試,除了車輛、徒步掃街外,也舉辦園遊會、市集等不同方式吸引人群跟目光,「各種方式就是要把熱度維持住,一直到7月26日投票。」

    江肇國坦言,對於所謂決定性的中間選民, 「有機會爭取到這些選票的人,還是公民團體。」從去年青鳥行動到現在,許多素人、民眾站上街頭,說出自己對國家的喜愛或憂慮,這些畫面才有能感動中間選民的力量,「如果最後階段他們能維持住能量,還是有機會讓中間選民出來投票,只有真正的人民能夠號召人民。 」

    中間選民會被誰說服,最後仍要靠由公民組成的力量。吳尚軒攝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