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消化系學會與台大醫院今(9)日共同發表聲明,呼籲慢性B型肝炎病人需定期追蹤。資料照,廖瑞祥攝
台大醫院於8月6日上午發生暴力衝突,一名男子疑因罹患肝病在台大看診7年,沒想到最後惡化成肝癌,他憤而闖入診間對醫師叫囂且揮拳攻擊,導致醫師受傷;對此,台灣消化系學會與台大醫院今(9)日共同發表聲明,即使規律服用抗病毒藥物,並不代表從此高枕無憂;呼籲慢性B型肝炎病人需定期追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維護肝臟健康最重要的策略。
台灣消化系學會與台大醫院發出共同聲明表示,民眾對於B型肝炎治療後之長期預後認知不足,在此呼籲民眾,不相信傳言,定期接受追蹤與肝癌篩檢。
聲明提到,慢性B型肝炎患者,一旦進展為肝硬化,罹患肝癌的風險將大幅上升。因此,對於已出現肝硬化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建議應終身服用抗病毒藥物,且目前健保亦有給付。但是,即使規律服用抗病毒藥物,並不代表從此高枕無憂。
聲明表示,根據台大與台灣多家醫學中心合作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針對B型肝炎肝硬化病患的抗病毒治療,確實能降低約6成的肝癌發生風險,但仍無法完全杜絕肝癌的可能性。這並不代表抗病毒治療無效,而是凸顯了定期接受肝癌篩檢與追蹤的重要性。
聲明最後強調,透過持續監測,才能在肝癌發展的早期階段及早發現,搭配適合治療,提高治療的成功率,才能進而延長患者的存活期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