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對台關稅「20%+N」競爭力恐削弱三成 翁履中:央行應適度貶值

    2025-08-09 12:10 / 作者 陳怡穎
    2025年8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美聯社
    美國對台暫時性20%對等關稅已於8月7日生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證實,我國實際稅率為「原有最惠國(MFN)稅率再加20%」,並非僅加徵20%。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若以工具機為例,原稅率約2%至4%,加上20%關稅後將達20%至24%以上,再疊加今年新台幣升值約9%的影響,等於一次性削弱出口競爭力約三成。

    經濟部說明,工具機出口美國原稅率約2-4%,疊加20%對等關稅後實際稅率達24%以上;塑膠製品由5%提高至25%;原本零關稅的蝴蝶蘭、鬼頭刀,未來也將被課20%。翁履中指出,若再加上反傾銷或反補貼稅,成本將更沉重,而台灣並未獲得歐盟適用的「疊加豁免」,與日、韓等簽有FTA的國家相比,出口條件明顯落後。

    除關稅外,今年新台幣已升值約9%,相當於在關稅之外再加一層成本壓力。翁履中分析,工具機等產品原稅率2%至4%,加上20%關稅後達20%至24%,再疊加匯率升值,出口競爭力一次性下滑約三成。

    翁履中強調,台灣出口製造業正同時面臨三重壓力,包括美方暫時性關稅、新台幣升值、以及對美貿易談判遲遲無果。美國可能將降稅交換條件綁定在對美投資或科技戰略讓步上,台積電雖因赴美擴廠獲半導體免稅,但傳統製造業如金屬工具機、緊固件與不鏽鋼面板仍是首波衝擊對象。

    翁履中直言,台灣產業屬於出口導向經濟體,這不只是工具機產業困境,其他出口產品同樣備受影響,當台灣持續加大對美市場依賴,無法簽訂FTA,就呈現明顯結構性劣勢,「坦白說,沒有任何國家能『輕鬆解套』」。

    面對衝擊,行政院已啟動穩就業、紓困貸款、產業轉型及多元市場開拓等措施,超過3000名業者參加政府與美方律師合辦的線上說明會,顯示市場高度不安。翁履中認為,除持續補助與融資外,建議央行適度讓新台幣貶值,協助出口企業爭取喘息空間,同時公開對美談判重點與時程,減少企業在資訊真空中誤判布局。

    翁履中強調,面對川普的關稅戰,除了受影響的企業主之外,一般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工作和薪資還能不能養家糊口,換句話說,媒體上或是政治人物如果因為關稅而進行的相互指責,言詞交鋒,除了宣洩不滿之外,實際上對台灣並沒有幫助,「如果目的是為了要取得政治紅利,罵了誰,打壓了誰,貼了誰標籤,來換自己的流量,先政治後國家的思維,希望更多人能理解這種風氣有多需要改變!」

    翁履中呼籲,當前的關稅戰是全國共同壓力源,必須政治休兵、全民共體時艱,不應將精力耗在黨派攻防。他強調,只要能穩住國內產業陣腳,度過初期衝擊,當美國承受關稅戰反作用力時,調整策略的可能性不低。台灣沒有悲觀的本錢,更沒有內耗的理由。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