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檢追查柯文哲政治獻金秘帳,先前以證人身分約談《菱傳媒》創辦人施威全。呂志明攝
菱傳媒董事長、淡江大學教授施威全,昨(9/8)日發文還原自己在京華城案偵查期間被台北地檢署傳喚的過程,直言整場偵訊僅45分鐘,檢察官卻圍繞他在媒體撰寫的評論文章發問,甚至質疑「誰付錢要他寫?」讓他感到遭受政治審查。對此,北檢回應,因調查過程中發現相關人士曾提及要拜託施威全撰文,才有必要以證人身分傳喚,釐清文章與案件是否具關聯性。
施威全在2024年11月12日,他以證人身分到北檢應訊,當時並未公開細節,只對媒體表示「檢察官也辛苦了」,時隔近10個月,他才發文揭露,當時檢察官出示他針對京華城案所寫的評論文章,內容批評檢方誤解《都市計畫法》,檢方卻追問:「是誰要我寫?誰支付稿費?稿費付到何方?」讓他覺得問題很無厘頭。
施威全說,他當時對檢方回應表示,自己碩士主修建築與城鄉所、博士專攻法律,論文就是寫《都市計畫法》,「針對京華城案,有資格、也敢論法理主張柯文哲無罪,這是專業上的堅持」;且他強調,自從念書時期開始寫專欄至今,「從沒人敢要求我寫什麼題目」。
「回辯之餘我恍然大悟,原來檢座對文章不滿,勞師動眾耗費公家資源只為警告我」,施威全憂心,當檢方可以以騷擾為警告手法,證明今日台灣,政治報復可能存在,「我當然害怕。得罪檢察官若成為私怨,我怕被干擾、被栽贓為匪諜,即便很快證明清白,整個被傳、被問的過程,不只耗費金錢,也足以斷我生計,影響家庭。」
施威全直言,短短偵訊45分鐘,都讓他對台灣民主惋惜的一股氣鬱悶在心,不知如何爆發,可以想見,被關了那麼久的柯文哲「當然恨死檢察官」,但柯是政治人物,他期待柯能夠就此矢志改革體制,「不是針對個別個人,而是恨鐵不成鋼、恨台灣民主不夠長進」。
對此,台北地檢署今回應,檢察官在偵查京華城案過程中,依據刑事訴訟法,得視案情需要傳喚相關證人。
北檢指出,偵查時掌握證據顯示,威京集團總裁沈慶京與法務長討論容積率問題時,曾提到「拜託施威全寫文章」。不久後,施威全確實在媒體刊登〈容積獎勵本質就是圖利,京華城關鍵在有無故意違法〉一文。由於文章與案件時機點重疊,檢方認為有必要以證人身分傳喚施威全釐清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