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陝西蒲城一間職業學校學生墜樓身亡,民眾於2025年1月5日晚間聚集抗議,要求校方給出真相,釋放學生家屬。翻攝「昨天」X
中國社會抗爭事件持續升高,從校園到屋頂皆成抗議現場。「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22年11月創立了「異言網(CDM)」,蒐集自2022年6月至今共蒐集了1萬2331起抗議事件,近期發布的
報告指出,學校成為抗議熱點,內容涉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財政緊張及校園安全,而威脅跳樓的高風險抗議形式也日益增多,反映出社會矛盾和民眾不滿的新型表達方式。
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下滑引發民怨升高,教育領域的抗議事件也顯著成長;自2022年6月以來,各級學校和地方教育主管機關共發生168起與勞工權益、學校關閉或合併相關的抗議事件,2023年和2024年每年約40起,但至2025年9月已經發生87起。校園安全部分,統計至今則至少有73個城市發生了128起抗議活動,且規模達數百、數千人的案件就達13%。
針對校園與地方教育部門的168起抗議事件可以分成3大類型,99件是涉及建築工程工人向學校管理部門或地方政府教育部門索取建設工程款項,41件是家長抗議學校關閉或合併,教職員要求支付工資或爭取權益的抗議活動則有28件。CDM指出,這些示威活動凸顯了公立和私立學校面臨的財務困境。
CDM分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暴跌已使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危機,迫使它們從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挪用資金,而人口成長時期建造的學校和聘用的教師供過於求,反對減薪的教師、受財源不足併校影響的家長,如同爛尾樓的買家和要求補發工資的建築工人一樣,最終都是中國房地產危機下的受害者。
報告也列舉多起具代表性的地方抗議案例。陝西省漢中市「恒大帝景」和「幸福家園」的居民於2025年6月發起抗議,原因是開發商和政府宣傳這些房產可以進入某學區;後來學區邊界的變更導致學生被分配到仍在建設中的學校,無法就讀理想的學校,並降低了房產價值,警方最終鎮壓了抗議活動,拘留並毆打了數名家長。
另外,今年8月底至9月初的短短一週內,CDM就記錄到廣東、河南和山西省發生了8起因關閉或合併農村小學而引發的抗議活動,其中5起發生在廣東省,顯示即使是財政條件相對雄厚的地區,也面臨越來越大的教育資源重新分配壓力,但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的惡化和人口成長率的急劇下降都是長期結構性挑戰,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得到改善。
就抗議形式部分,CDM成立至今已經蒐集到307起以「威脅跳樓」為抗議形式的案例,抗議的焦點都是經濟不滿,包括拖欠工資或建設項目停滯,抗議者通常站立或坐在屋頂邊緣或其他高處,以引起人們對其所認為的不公正的關注,他們實際上很少嘗試跳樓,但種抗議方式在各個群體中越來越頻繁被採用,統計至今有113起。
中國深圳富士康工廠於2010年發生超過10名工人跳樓自殺,以抗議惡劣的工作環境,「威脅跳樓」過去經常被工人使用,藉以表達人權受到侵犯的絕望情緒。CDM指出,類似型式如今也被購屋者或小企業主採用,顯示2025年經濟不滿情緒的整體 顯著增加,促使各種抗議團體嘗試更具風險的異議形式。